文章详情

事故不断伤亡惨重 夺命内轮差 到底应该如何规避危险?

事故不断伤亡惨重 夺命内轮差 到底应该如何规避危险?

卡家雪洁

2020-11-25

【卡车之家 原创】2020年9月,淮安市涟水县炎黄大道与深圳路交叉口发生一起车祸。一辆大货车在拐弯时,不慎将一辆电动车卷入了车轮下,事故导致电动车上两人一死一伤。

2019年4月,北京市海淀区温阳路与温北路交叉路口处,一辆重型自卸货车转弯时,与一辆电动自行车和一辆自行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两死一伤。

事故不断伤亡惨重 夺命内轮差 到底应该如何规避危险?

事实上,货车转弯时和其它道路参与者发生的碰撞事故屡见不鲜,伤亡惨重,其背后的元凶是夺命“内轮差”以及货车盲区。

夺命内轮差 最危险的区域

事故不断伤亡惨重 夺命内轮差 到底应该如何规避危险?

相信老司机的常年的运营中都有经验,由于货车车身比较长,尤其是中重卡,在车辆转弯时,内前轮的转弯半径和内后轮的转弯半径并不在一条轨迹上,路线存在一定的的差异,而内前轮和内后轮轨迹之间的差异,就被称为内轮差。

事故不断伤亡惨重 夺命内轮差 到底应该如何规避危险?

车辆内轮指的是转弯侧的轮胎,比如右转弯,内轮指的就是车辆右侧的车辆。而且车身越长,转弯幅度越大,形成的内轮差也就会越大,尤其是右转时,车辆右侧刚好处于驾驶员的视觉盲区内,驾驶员无法及时观测到车辆转弯时车辆后部以及尾部的情况,无法及时规避事故。

停留在内轮差区域 极易发生事故

事故不断伤亡惨重 夺命内轮差 到底应该如何规避危险?

很多行人、电动车、自行车等并不清楚货车有内轮差,以为货车前轮正常通过,后轮也可以顺利通过,如果刚好停留在内轮差导致的危险区域内,就容易被卷入车底,造成各种伤亡事故。

事故不断伤亡惨重 夺命内轮差 到底应该如何规避危险?

另外,驾驶员在转弯过程中,如果对车辆内轮差预估不够,也可能出现前轮通过,后轮无法通过的情况,如果是在盘山路或者有水渠的路面等,也容易掉下路面,发生危险。

减速慢行多观察 老司机的三大经验

虽然说“内轮差”导致的事故责任并不完全在于驾驶员,但是之于驾驶员而言,出现事故都是万分不幸,不仅耽误正常运营,而且造成伤亡事故还可能面临巨额赔偿,那么在日常运营中,应该如何规避这类事故呢?

1、在转弯时多观察,保持低速行驶,并且牢记“转弯让直行”,不要和非机动车、行人等抢道,礼让行人,在转弯时多观察周围的情况,确保安全无误之后再行动。

事故不断伤亡惨重 夺命内轮差 到底应该如何规避危险?

2、货车盲区太大在驾驶室内无法观测到盲区怎么办?如今不少主机厂都推出了带行车记录仪或者360环视等盲区监控的车型,在选车时卡友们可以考虑选购这类车型,另外也可买车之后加装四路摄像头,不同品牌,不同购买途径,价格也存在差异。花钱买安全,建议大家常跑复杂工况的话,可以考虑加装。

3、“十次事故九次快”,在转弯时尤其是看到路边有行人或者非机动车时,尽量保持低速行驶,这样遇到危险情况也可以快速处理,也能够给路边的行人以反应时间。如果在盘山路等地方行驶,也要注意最好转大弯,以免出现前轮顺利通过,后轮掉下路牙的危险状况。

行人也需多注意 远离内轮差区域

而因为“内轮差”和“盲区过大”导致的货车事故中的另一方,行人、非机动车等道路参与者在日常通行时也需要提高警惕,和货车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自己的安全。

事故不断伤亡惨重 夺命内轮差 到底应该如何规避危险?

尤其是在路口处,要注意左转或者右转的货车,不要强行和货车抢道,在关键时刻一旦发生碰撞事故,货车司机可能根本无法观测到实际情况,尽量远离货车的内轮差区域,站在安全线内,以免发生事故。

事故不断伤亡惨重 夺命内轮差 到底应该如何规避危险?

(图片源于西安交警订阅号)

道路交通部门也应该加强社会宣传,无论是对于货车司机的安全意识,还是其它道路参与者的安全意识,都不要掉以轻心。此前,西安的交管部门在部分道路交叉口试点施划了“大货车盲区警示带”,并喷涂“危险区域”地面文字,以提醒货车以及来往的非机动车及行人,这样直观的方法也非常有效。

●  编后语:

因“内轮差”和“盲区过大”导致的事故比比皆是,在转弯时,建议大家还是要减速慢行多观察,多挂车车辆后方的情况,毕竟小心驶得万年船,只有安全驾驶才能保证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跑车不容易,尤其是年关将近,安全赚钱最重要。(文/王雪洁 图/卡车之家)

注:本文为卡车之家原创,版权归卡车之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如转载、引用时,请须注明“来源:卡车之家,并标明作者”,对于侵权行为,卡车之家保留起诉权利。

车友群二维码
打开APP,看更多精彩内容
打开APP,看更多精彩内容
  • 首页
  • 养车
  • 事故不断伤亡惨重 夺命内轮差 到底应该如何规避危险?

公司名称:北京卡车之家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09080840号-2

发表评论…
  • 0
  • 0
  •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