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之家 原创】在城配运输市场中,“粗放式发展”似乎一直是关键词,4.5吨以下货车不需要双证,C1驾照就可以驾驶,入行门槛极低,再加之车多货少的市场环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多拉快跑多赚钱”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轻卡车型“超载”、“大吨小标”问题突出。
2019年5月21日,央视曝光轻卡“大吨小标”问题,一时间如深水惊雷,蓝牌轻卡市场受到重创,市场销量持续下跌。经过两年多的混乱过渡期,2022年1月,工信部下发了蓝牌新规,自此蓝牌轻卡新车法规尘埃落定。
而在用车该如何处理?一直没有详细的政策出台,而城配运输中的超载似乎依然存在。
▎大吨小标在用车 超载运输很常见
在大吨小标问题存在的几年间,轻卡属于商用车市场中的销量大户,已经上牌运营的蓝牌轻卡中,违规重载轻卡的体量相当大,也就是说如今在路上跑的轻卡中,“大吨小标”“超载运输”的轻卡非常多,这一点也可以从我们最近几次的《东南西北中 市占上牌观察室》中可以看出来。
在市场调研中,城配轻卡车型中,此前典型的大吨小标轻卡依然频频出镜,再加上运输建材、粮食等重物,明显属于“超载运输”,此外,超高、超长、超宽等情况也都存在。并且我们也发现部分车型存在“加高栏板”等问题。
我们也咨询了西安当地的卡友,“在实际上路使用过程中,也会存在交警查超载的情况,但从全年来看,并不算多,而且在各种司机微信群里,会随时互通这类消息,也可以尽量避免,不超载运输几乎不太可能,尤其是大吨小标车辆,不装货就超载,想要按时还贷款,想要养家糊口,只能超载,不超载就活不下去”。
▎在用车如何管理?需有力政策出台
目前已经发布并且全国范围实施的蓝牌轻卡政策也只有年检政策,中关于在用车的空车质量检验标准是从2021年9月1开始实行,要求整车自重误差不超过±10%或±200kg。且轻型货车的空车质量应小于4500kg。而且对于外廓尺寸和悬架板簧等要求和机动车登记信息一致。
在年检环节,虽然有严格的政策,但是各地执行力度也存在一定差异,而且在走访市场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在用大吨小标轻卡在年检时也可以通过“换箱、换轮胎、找黄牛”等方式过检。
从眼下的情况来看,虽然蓝牌新规已经落地实施,在新车上牌这一环节“卡死”,但实际上在用车环节,“大吨小标”导致的超载运输问题等依然存在,想要完全治理“大吨小标”问题,大批量的在用车如果管理才是关键。
现有政策以及文件中,仅仅在《关于进一步加强轻型货车、小微型载客汽车生产和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提及,对在用“大吨小标”轻型货车产品,生产企业可以按照《公告》中对应的货车产品型号予以整改、变更;涉及非法改装的,应当恢复原状。
单看这一条,实际上也存在困难,违规车辆众多,由主机厂进行整改是否可行,在我看来难度很大,从技术看,大吨小标车辆需要整改的部件比较多,难度系数比较大,由生产企业执行,召回的程序复杂,成本也比较高,该由谁来承担费用?这些问题还需要相关的政策法规或者程序来进行明确。
▎市场被严重挤压 超载是无奈之选
实际上不仅仅是大吨小标轻卡,合规轻卡在实际运营中也难逃“无奈超载”的选择,这一点也和市场情况有关系。
原因之一在于车多货少,竞争激烈,低价竞争恶性循环。“没货拉”是很多轻卡用户最近的难题,蓝牌轻卡的入行门槛低,再加上市场货源减少,市场竞争极其激烈,也影响了运价,为了多装货多赚钱,也有一些卡友会选择恶意低价竞争,超载运输,恶性循环。
原因之二在于轻卡市场被严重挤压。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并不仅仅是轻卡,微卡、VAN、甚至三轮车同样存在超载情况,如果按照合规轻卡最多载重2吨,不少微卡和VAN车型同样可以完成,而微卡VAN车型的报价更低,因此挤占了轻卡的生存空间,轻卡只能通过超高、超载运输等抢占黄牌载货车的市场,如此恶性循环,运价也无法回升。
长期以往,货运行业唉声一片。
▎为何超载仍存在?矛盾点还未解决
为何如今城配市场超载依然存在,主要是因为虽然蓝牌新规已经落地实施,但是城配运输中的矛盾点还未解决。
近几年,受碳排放压力以及缓堵保畅政策,城市限行日趋严格,轻微卡有更大的路权优势,方便进城,黄牌车虽说可以多装货,但是受黄牌车限行因素影响,相当于断了“进城送货”的路,因此城配运输依然是轻微卡为主。
但是轻卡4.5吨的车货总重无法满足运输需求,尤其是大量在用违规轻卡,就像此前卡友所说,不装货就超载,无可奈何。而合规轻卡的可承载质量大都在1-2吨左右,同样无法满足大载重的运输需求。因此不少卡友依然冒着违规风险超载运输。
▎如何解题有思路 部分黄牌车解禁
买黄牌车无法进城,蓝牌车额定载重太低,这题在此前看来,算是无解,因此处于恶性循环之中,但是最近两年,似乎有了一些“破局之道”。
早在2020年,公安部发布的《关于优化和改进城市配送货车通行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就提及,鼓励城市根据配送需求适当放宽限行吨位,避免简单按照车辆号牌类型划分通行权,释放了“黄牌车进城松绑”的信号。
此后,安徽、山西、山东、云南、陕西等多地宣布调整货车进城政策,放开部分黄牌载货车在市区货车禁限区域的通行权。而其中,部分黄牌载货车主要指的是“车长不超过6米,总质量不超过8吨”的车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黄牌轻卡,上装也以厢式和封闭式货车为主。
从整体市场环境去分析,此举是为了构建更良好的市场运输秩序,给予黄牌4米2、蓝牌轻卡、微卡、VAN封闭式厢货车等城配货车同样的进城路权,让各种车型可以在城配运输中各司其职,解决蓝牌轻卡超载问题。
▎解决在用轻卡难题 这些措施很关键
当然,放开部分黄牌车限行,对于治理轻卡超载问题只有“引导、促进”作用,想要完全根治还得需要“下猛料”。
1、需出台合理的法规政策进行引导。目前关于在用车如何治理,是“回炉重造”整改,还是逐步淘汰,都需要出台明确的法规政策进行引导。或许可以像国三国四车淘汰政策,给予一定的补贴,这样也可以让卡友们减少损失,毕竟“买车、上牌”都正常,却不能上路使用,对于卡友们来说,也不公平。
2、全国统一执法,严格执法。国内的运输行业一向不缺法规,缺的是依法执法、从严执法的执法者。无论是蓝牌轻卡的超载问题,还是百吨王、渣土车等乱象,都是由于执法不严、不统一导致,因此在执法、监督环节还需要强有力的措施。
想要让蓝牌轻卡回到正轨,不仅仅需要明确的政策法规的支撑,还需要执法者、监管部门、厂家、行业用户等共同努力才行。从车企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检测上牌、上路运营等每一个环节着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编后语: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蓝牌轻卡“顽疾”也并非一日形成,在过去的很多关键节点,生产研发环节、上公告环节、上牌环节、上路行驶环节等,如果都严格遵守法规,也可以将“大吨小标”问题扼杀在摇篮里,但很可惜,这些环节都出了问题,而且愈演愈烈。而最终的后果往往是由卡友承担,这一点也让人唏嘘。
未来在用违规轻卡该如何治理,也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希望可以有更合理更完善的政策出台,当然不仅仅是政策出台,更重要的是行业行业严格监管、制度规范合理,才能让城配运输市场以及整个运输行业更有秩序、更良性的发展。(文/图 王雪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