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原本应在博物馆。但2015中国(包头)卡车文化节主办方却把它们从北京接到塞北鹿城,让它们晒晒太阳,讲讲历史。
除了卡车展、房车展,卡车文化节还有一个特殊的车辆展示,即老爷车展。尽管规模不大,仅有两车参展,但人气却一点也不差。
从“相貌”上来看,两辆老爷车虽已老态龙钟,但仍精神矍铄,一辆身披军绿色外衣,一辆蓝色长头卡车牵引着一节粉白相间的车箱。如果您亲临现场或者想象力够丰富,那么能够大致猜得出,一辆是上世纪60年代南京汽车制造厂生产的NJ230,另一辆则是来自匈牙利的却贝尔D352。
● “老古董”散发耀眼光芒
卡车历史是卡车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或许就是主办方之所以不辞辛苦,舟车劳顿将两辆应在博物馆里安享晚年的老爷车请到现场的原因所在。从外观上来看,两辆老爷车带给人们很大的视觉冲击感,不是另类、也不是怪异,而是它们代表了一个时代,一段历史和一种文化。
在偌大的卡车展示现场,一款款铮亮发光的有很高技术水准的新车型,代表着我国当前最尖端的卡车制造水平。面对这些“小鲜肉”,老爷车的光辉并没有被阻挡,而是愈发耀眼。“这是一辆外国车嘛,我们国家现在的卡车早就超过它了。”当记者问一位年纪较大的卡友认不认识这辆房车时,他对中国民族卡车工业的进步,表现出信心十足的样子。
不知有多少人有军车情结,军用卡车是我国卡车历史中最浓的一笔。而此次这款军车的亮相,更是把“军人”品质演绎得炉火纯青。在南京汽车制造厂生产的这款军用卡车身上,能够找到中国卡车最原始的影子。“这辆南京跃进依然可以正常行驶。”当记者得知此车仍“宝刀不老”时,不免唏嘘。不仅记者惊叹,现场的不少年轻卡友也有跃跃欲试的冲动:“很想体验一下。”
这些老爷车是卡车历史留下来的“活化石”,尽管它们已经被时代所淘汰,不能再作为生产资料为社会创造价值,但是,能够亮相卡车文化节,是他们在用最后的气息,为后人讲述着卡车的历史与文化,直至耗尽生命,这也是它们价值的体现。
● 不忘历史,才能更好进步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卡车,伴随着汽车工业历史60年一路走来,从无到有,从小变大。
1949年新中国成立,当时我们没有属于自己的汽车生产厂。1950年,我国与苏联政府商定,由苏联帮助我国建设一座现代化的汽车制造厂。1956年7月13日,第一辆国产解放牌汽车驶下总装配线,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同年,济南汽车制造总厂成立,并于1960年生产制造了中国第一辆重型汽车——黄河牌JN150八吨载货汽车。1969年,第二汽车制造厂成立,厂址在湖北十堰,并在六年后的1975年生产出2.5吨越野车,1978年,二汽制造出5吨民用车……经过上世纪50年代~70年代的艰苦创业,中国重卡在逐渐成长。90年代,中国汽车市场掀起合资潮,卡车企业也不例外,通过合资,中国卡车整体技术水平得到又一次提升。
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卡车第一生产大国,卡车文化也越来越受关注。中国人的卡车强国梦正在一步一步实现。而老爷车的展示,也在时刻提醒着我们,不忘历史,努力进步。
● 相关阅读:
注:本文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请尊重版权保留出处,一切法律责任自负。卡车之家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卡车之家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