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之家 原创】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就一直大力发展制造业,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以制造大国而自居。目前中国一年所生产的汽车数量比整个欧洲还多,可以说在汽车生产的数量方面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中国还厉害。然而生产只是造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其设计和研发过程才是重中之重。
在中国汽车发展的前60余年中,真正由车企自主研发并售卖到国外的车型屈指可数,这不仅仅是因为国内汽车行业起步慢,更在于缺乏核心技术与专业造车理念。
● 上汽大通2013年就把车卖到了澳洲
古人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虽然历史稍短,但介于有众多的学习对象,中国造车企业的成长速度却并不慢,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也沉淀了大量的经验与教训。时至今日,一部分自主汽车品牌也终于迎来了走出国门的一刻,而上汽大通就是其中的一员。
就在今年9月底,上汽大通T60皮卡在澳洲正式上市,旗下的首款全尺寸 SUV D90也一同亮相,预示着即将登陆该市场。两款明星级产品的高调出镜顿时吸引了众人的目光,于此同时也有人发出疑问:中国人造的车到底适不适应海外市场?
然而稍微研究一下上汽大通的历史就会发现,澳洲市场对于他们来说其实并不陌生。早在2013年,在其他车企都还只局限在争取国内市场的时候,上汽大通就开始了他们的澳洲之旅,率先投放的是轻客V80,并在后续跟进了G10、G10柴油版两款MPV。
这个时候大家肯定会问,这4年里上汽大通的新澳市场发展的到底如何?虽然没有铺天盖地的宣传,但之前发售的三款产品都获得了用户的高度认可,其销量也呈现出了节节攀升的态势。
● 前8个月同比增长40% 用户满意度爆棚
据上汽大通最新公布的数据来看,2017年的前8个月里,其澳新地区销量总计2262台,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达40%。在澳洲的细分市场,上汽大通在所有中国汽车品牌中取得了销量排名第一的成绩。而新西兰市场的表现也颇为喜人,8个月销量达到了853台,较去年同比增长20%,其市场占有率突破20%。
与出色销量数据挂钩的自然是上汽大通在澳洲用户中的口碑。举个例子,乔•埃弗斯(Joe Evers)20多年前开始在ACT当管道工学徒,并于14年前开展自己的管道维修业务,其中涵盖了管道、电力、热水、游泳池和水疗设备。Joe的公司拥有60余名员工(澳大利亚50多名,菲律宾15名,还有1名在越南),并且采购了28台短轴距手动挡的V80车型用作技师服务车辆。
到目前为止,他们已经服务了超过10万名客户,并跨越了澳大利亚东海岸的5个城市,包括住宅和商业楼房。在他看来,上汽大通的车型非常与众不同:他们的车辆每年平均行驶3万公里左右,在使用期间,28台V80几乎没出过什么大故障,让他的业务得到顺利展开。
● 快递行业也适用 每天成本仅71元
除了个人购买之外,澳大利亚的企业也对上汽大通车型的未来非常看好。FASTWAY是澳洲的一个快递公司,他们的物流车需要每天在路上不断的运送货物,对车辆的耐久性和可靠性有非常高的要求。FASTWAY通过长时间的实际应用发现,如果使用上汽大通的车作为物流用车,三年的运营成本仅1.5万澳元,平均每天的成本约合人民币仅71元(包括油耗、维修以及保养)。
很显然,此次上汽大通在澳洲投放T60皮卡和D90全尺寸SUV并不是一时兴起拍脑门做出的决定,而是基于数年来海外市场的实际表现和对潜在用户考察的结果。
● 满足五星碰撞标准 重新定义高端皮卡
事实上,上汽大通在澳洲能拥有如今的成绩实属不易。澳洲不但有自己独特的车辆认证体系,而且澳洲生产一致性要求高,每年都会对车企进行严格的跟踪审查。对于国内车企来说,光是应对各种各样的车辆验证就已经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想要在这个片土地上从零开始打造出不俗的口碑更是难上加难。
如今,上汽大通的产品已达到了澳大利亚ANCAP五星碰撞标准,并且通过了澳大利亚多达41项的ADR认证,所有车型均按照澳大利亚ADR标准进行设计和认证。在海外的其他地区,上汽大通所打造的车辆均通过了欧盟ECE、WVTA、中东海湾六国GSO认证等严苛检验。
此次上市的T60皮卡和D90全尺寸SUV两款新品,在各自的细分市场里同样具备较强的竞争力。T60不仅针对澳大利亚2018最新的A-NCAP五星安全标准而开发,还是首个搭载6安全气囊的皮卡,并将360环视影像、LDW车道偏离预警、疲劳驾驶提醒等多项高端安全配置首次应用在皮卡产品上。完全可以说是重新定义了高端皮卡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
而全尺寸SUV D90也为了满足澳洲消费者的需求而被大幅度优化,车内30%以上的零部件都进行了重新设计,日后将成为首款进入发达国家市场与国际品牌同台竞技的中国智能车型。
据上汽大通的工作人员称,中国首款纯电动宽体轻客车EV80未来也将登陆新西兰市场,作为我国在汽车领域弯道超车的利器,新能源车在日后也将会成为上汽大通扩展国际市场的重要产品线。
● 小结:
至此,上汽大通已完成了在澳大利亚地区从商用车到乘用车的双战略布局,并且针对当地的用户需求进行了本地化改进,全面提升了其核心产品力,体现出了一个国际性车企所具备的灵活性。他们日后的表现到底如何?我们拭目以待。(文/王建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