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车辆维修,我算是误打误撞进入这一行吧。”曹兴传抿了抿嘴,表情有些不好意思。他来自安徽蚌埠,20多岁出来找工作,姐夫就介绍他去当时的金陵技校修理厂做学徒,“至少管吃管住,不用睡大街嘛”。
▎误打误撞 90年代进入修车行业
90年代初期的汽修行业,流行的还是学徒制,师徒结对传帮带。姐夫求人介绍了一个老师傅,然后曹兴传就跟着师傅学习,一学就是好几年。“啥活都干,不管是端茶倒水,还是出力气装卸轮胎,或者是出远门跑腿儿……师傅叫干啥干啥。”曹兴传说,那个年代农村出来的孩子,也没啥想法,只有一把子力气,能学上一门手艺就很不错了。
“幸好我遇上的老师傅脾气挺不错,不怎么骂我,教会我很多东西,就是做错了事也只是提醒我下次注意,这事就过去了。”至今回忆起当年带自己入行的师傅,曹兴传仍然心存感激。有道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曹兴传为人勤快能干,爱钻研爱思考,在师傅的指引下,很快就能够独当一面,手艺越来越纯熟。
▎维修专业化、人员断层 30年行业变化
90年代初期,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市场经济越来越活泛,可谓遍地是商机,尤其是对刚刚兴起的汽修行业。“机会多是多,不过苦也是真的苦。”曹兴传微微苦笑了一下,他说,那个年代条件简陋,干汽修几乎是纯力气活,一二百斤的变速箱,两个人找根绳子抬起来检修,身上永远都是油乎乎的,“洗澡都洗不掉这种味道”。
“不像现在,车辆马力变大,构造也越来越复杂,重卡变速箱随便就是千八百斤,必须得依靠吊架、托顶这一类的专用设备来吊装检修,下死力的地方没那么多了。”曹兴传指了指服务站的龙门吊,看上去足有三人多高。
一方面是维修行业的电器化、专业化程度提升,维修人员的劳动强度也有所下降,与之相对的,却是维修人员的大量流失。
“现在我们这边基本招不到年轻的学徒工,给钱也没人来,现在年轻人的选择多了,不管是进车间还是开小店,哪怕是直播、拍视频都能挣钱,我们当年没啥选择。”曹兴传摇摇头,他想起当年姐夫提着烟酒求师傅收下自己的一幕,恍如隔世。
▎24小时待命 “救火队队长”的日常
如今,作为一汽解放南京天吉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服务站站长,曹兴传的工作更加忙碌。为了确保一汽“感动服务”政策落到实处,为卡友提供及时周到的服务,他随身携带着服务站的值班电话,随时接通用户打来的求助电话,并迅速提供解决方案。
“实话说,做售后服务这一块,确实很苦很累,这种压力大多时候是来自精神层面的。”尽管已经不用前往一线修车,但是售后服务的组织管理工作同样复杂繁琐,需要24小时待命。压力大的时候,曹兴传整宿整宿睡不着觉。
“有一次,公司的一辆销售样车途经江苏太仓时,发电机坏了,车子卡在半路,当地服务站库里没有合适的备件,但是客户第二天就要来南京看车。大半夜的从哪里去调配合适的配件呢?一群人急坏了。
后来我们发现正好服务站的服务车用的就是和故障车一个型号的电机,二话不说拆下服务车的电机就给客户送过去了。我们从半夜12点出发,回到服务站时已是早上7点,往返500多公里,辛苦了一个晚上,总算是没耽误客户看车,而且还帮助销售人员顺利签下67辆车的订单。”
除了处理紧急维修情况,服务站人员还需要面临严苛的户外工作环境。尤其是夏天,不仅要完成长时间的室外维修作业,还要冒着37度高温及烈日的炙烤,夜间跟车、试车也是家常便饭。私下里,他戏称自己是“救火队队长”。
▎编后语
中午12点多了,忙碌一上午的曹兴传往食堂走去,兜里的手机又响了,用户打来电话要求紧急调换配件,曹兴传挂掉电话赶紧联络配件事宜。
常年在重压下工作,曹兴传的神情大多时候比较严肃,只有当帮助用户解决掉难题,看到用户脸上开心的笑容,他才会难得的露出微笑。(文/图 张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