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万可定制百吨王,“飞机板”在高速公路上“横冲直撞”。卡友吐槽:“十年治超两茫茫,遍地都是百吨王”!
为何这些超载超限车辆能在城市畅通无阻,又是如何在高速上狂奔的?
● “飞机板”、“百吨王”遍地开花
近日,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在重庆、沈阳、柳州等多地进行蹲守,发现多条高速公路上都能见到“飞机板”的身影。一些高速公路服务区甚至成了它们的中转站,大量违规车辆运输车在这里倒运装载。
在城市道路上,竟然还有“飞机板”拖着40多米挂车闯红灯,还有“飞机板”在城市干道长距离倒车,严重威胁道路交通安全。
而在今年5月下旬,新京报记者暗访发现,在一些地方,很多运输砂石料、矿料等货物的六轴货车都是“百吨王”。这些“百吨王”还伴随着诸多违法违规问题,故意遮挡污损号牌,无视交通信号规则。
在卡车之家后台,有很多司机还直指河北唐山是“百吨王”的“大本营”。
更让人心惊的是,很多货场企业不顾相关“治超”规定,放任、协助货车超载装货并放行。
最最可怕的是,甚至有车辆生产厂家专门为客户定制超宽、超高的挂车,而仅需8.5万元即可定制。这类车辆无法正常登记上牌,靠的是套用其他合规车辆的手续。并且非标挂车产量占比超九成。
有业内人士透露:这都已经行程完整的黑色产业链了,只要你出钱,什么样的车型都能给你定制出来。
● “超载—压价—再超载”的恶性循环
为什么会出现“百吨王”、“飞机板”?说白了,一个是现实所迫,但更多的是有利可图,而且是巨大的利益。而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使得司机和车主不惜铤而走险。
货运行业的从业者都很清楚,现如今货运市场长期存在运力过剩、低价竞争的问题,合法运输者在低价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这些原本的合法运输者被迫加入超载行列以维持生计,形成了“超载—压价—再超载”的恶性循环。
这种行业“内卷”现象,使得超载成为行业内的“潜规则”。
● “以罚代管”进一步滋生超载
非法改装车辆降低了超载的技术门槛,而“以罚代管”让超载更加盛行。
根据媒体报道,部分地区存在“以罚代管”的现象,甚至有执法人员与“黄牛”勾结,为超载车辆提供保护。例如,在江西省高安市数百辆超载车辆深夜集结,在“黄牛”指引下半小时内“闯关”。
此外,治超标准不统一,区域间的执法差异也让司机有空可钻。当前的治超工作缺乏常态化机制,多以突击式检查为主,难以形成长效治理效果。
而根据卡车之家的调研,在杭州部分高速收费口,过了凌晨12点以后,“三超”车辆集体上站,高速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此,在司机间也流行这么一句话:天黑就是发车信号。
● 仍存在“政策空转”现象
过去十年,我国对货车超载的治理经历了从“突击检查”到“常态监管”的转变。2016年实施的《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首次明确“一超四罚”原则,2020年刑法修正案增设“危险作业罪”,2023年《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将百吨级超载列为重大隐患——政策层层加码的背后,是治理思路的根本转变。
但现实执行仍存在“政策空转”现象。
那应该怎么办呢?
要知道,超载行为涉及多个环节,源头单位和司机的责任是相互关联的。源头单位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可能会默许甚至主动要求司机超载,是超载行为的直接推动者。而司机作为直接操作者,明知超载违法仍选择执行,其责任也不可忽视。
因此,既要追究涉事司机的责任,更要追究源头单位的责任,同时加强行业监管和执法力度,才能有效遏制超载行为。
还能有更好的方法不?
我想,执法者到卡车司机群体中切实听取合法运输司机的意见和建议,方能找到最佳方案。(文/高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