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商务部公布初裁结果,认定自中国输美乘用车和轻型卡车轮胎产品获得不当政府补贴,补贴幅度为12.5%至81.29%,美国要求发展中国家其补贴幅度不超过2%、发达国家其补贴幅度不超过1%,美国拟对此类产品征收反补贴税。中国海关统计结果显示:2013年,中国轮胎出口至美国的金额为33.4亿美元。有关机构据此推断,美国拟对中国出口乘用车轮胎和轻型卡车轮胎征收反补贴税,涉及金额逾30亿美元,这个初裁结果在中国汽车轮胎行业引起不小震荡。
美方此次公布的结果,只是关于反补贴的初裁,而关于“反倾销”的调查结果将在明年1月公布。估计美商务部将于明年4月就反补贴调查作出终裁,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将于明年5月作出裁决,如果二者都作出肯定性终裁,美国海关将正式开征反补贴税。
面对美国商务部可能推出的新一轮制裁,业内人士担忧地指出,几年前“特保案”加征的最高35%的关税还能被国内企业和国外客户消化掉,那么这一次60%的关税将是对中国轮胎企业的致命一击。有关专家估计:“美国这次‘双反’,有可能对中国出口至美国的乘用车轮胎和轻型卡车轮胎征收60%的关税,很可能是持久的。这将给中国轮胎行业出口以沉重打击。
中国素有“世界轮胎工厂”的称号,全球主要的75家轮胎生产商中有26家中国企业上榜。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数千家轮胎生产企业,但多为小企业,规模小,盈利能力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在这样的情况下,依旧有新产能不断上马。而这部分新产能,将是此次美国“双反”的最大受影响者,一部分中小轮胎企业或将面临生死考验。
更可怕的是,此次美国“双反”会形成连锁反应。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景气,贸易保护主义将重新抬头,其他国家纷纷效仿美国,对中国轮胎产品提起类似调查。如不久前,俄白哈关税同盟效仿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货车、公共汽车、无轨电车和拖车轮胎进行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达4亿美元,就是一个糟糕的信号。
之前,中国轮胎行业已经先后遭到澳大利亚、巴西、秘鲁、埃及、阿根廷、土耳其、南非、墨西哥、印度和美国等10多个国家发起的“双反”调查,而此次美国开征反补贴税更是“雪上加霜”。
尽管新一轮美国对华轮胎“双反”调查正在推进中,但是国内轮胎企业并没有消极等待,而是采用走出去建厂的办法,在“双反”的逼迫之下开创新天地。其实,早在2009年“中美轮胎特保案”后,就有不少中资轮胎企业(如双星、赛轮集团等)开始将产能向不受“双反”之害的国家和地区转移。到海外建厂,不但可以改善那里的橡胶出售难的问题,还促使中国轮胎企业过剩产能“走出去”,并规避掉美国对华轮胎“双反”案的不利冲击。不过,中国要想靠出口来输出过多的产能,恐怕并非是一件易事。海外建厂就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真正能承担这部分资金的,也多是国内少数大型轮胎企业,而大量中小型轮胎企业只能被淘汰出局。
不过,从另一角度来看,在“双反”的重压之下,中国汽车轮胎产业链重新洗牌将不可避免。那些逐步把工作重心转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开发生产的轮胎企业无疑将获得更多发展壮大的机会。
● 相关阅读:
注:本文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请尊重版权保留出处,一切法律责任自负。卡车之家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卡车之家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