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之家 原创】开过进口卡车的人都会盛赞车辆的驾驶质感,这是厂商通过长期“修炼”得来的成果,其中自动变速箱的技术发展功不可没。
新型的欧洲物流重卡都已配备了自动变速箱(AMT),除了能减轻司机工作强度,还能降低物流企业的车辆运营成本。这样成熟的自动变速箱可不是一朝一夕练成的,下面就来简单介绍一下咱们熟悉的几家欧洲卡车厂商的变速箱,以及它们的发展历程。
▎奔驰
1985年,奔驰在NG系列重卡上首次应用了EPS技术,全名是Electronic power shift,直译过来叫“电子动力换挡”。这并不能称为是自动挡,它只是一种较为简单的计算机辅助换挡技术,能够减少人工换挡操作。当时这种技术的出现可以说是相当前卫,奔驰首先走在了前头。
发展十年后奔驰技术有了进一步提升。1996年奔驰第一代Actros,也就是俗称的MP1,搭载了有Telligent智能换挡程序的变速箱,使用换挡杆控制气动系统换挡,可实现半自动化操作,还有液晶仪表显示挡位。初期保留了离合踏板,因为还没有完善起步缓速离合功能。
2002年,也就是奔驰MP2将要推出之时,奔驰将自家重型自动变速器正式命名为PowerShift,奔驰自动换挡技术已成熟。
<奔驰MP3采用PowerShift2变速器,挡杆在可折叠的扶手上>
国内用户最熟悉的应该是上一款奔驰Actros也就是MP3的PowerShift 2变速器,换挡操作的挡杆和按键设置在可折叠的扶手上,使用起来很顺手,也释放了驾驶室中部地板的空间,使得室内移动更灵活。
<奔驰新Actros上是PowerShift3自动变速器,采用怀挡操作>
刚进入中国市场的奔驰新Actros搭载了最新的PowerShift 3自动变速器,操作方式改成了使用方向盘后的拨杆,也就是俗称的怀挡。这款变速箱换挡速度快、逻辑强、传动高效不在话下,还提供了多种程序模式选择,匹配各种行驶状况,更加高效和省油。
▎沃尔沃
90年代初,少量的沃尔沃FH12配备了Geartronic变速箱,这跟沃尔沃乘用车变速箱的名字一样。当时的Geartronic变速箱其实并不算是一款全新的产品,它只是在原有手动变速箱加入了计算机辅助换挡的装置,也是类似半自动的形式,但是已经完全取消了离合踏板。
同时期沃尔沃还推出了Powertronic自动变速箱,是一款带液力变矩器的AT,用于重型运输,就不作过多介绍了。
沃尔沃第一代I-Shift自动变速器在2001年推出,面向长途物流市场,由于产品技术成熟立即受到了用户的欢迎。次年第二代FH车型推出,I-Shift作为选装配置,售出的新车中有14%配备了I-Shift变速箱。
2005年第二代I-Shift到2009年第三代I-Shift,产品的硬件和软件不断优化提升,也有各种智能程序匹配各种工况,帮助提升运营效率和燃油经济性。沃尔沃一直采用处于驾驶位右侧的挡杆操作,似乎是不想改变司机的驾驶习惯,而挡杆不在地板上,也算节省空间。
2014年,沃尔沃推出双离合形式的I-Shift变速箱,可承受超大扭矩。通过技术升级沃尔沃I-Shift变速箱还增设了爬行挡,可用于300吨以上的超重型运输(通常大件运输车使用AT或带液力变矩器的手动变速箱)。
▎斯堪尼亚
斯堪尼亚Opticruise并不是变速箱的名字,而是变速箱的智能换挡程序,它于1995年推出。 从奔驰和沃尔沃一样,最初斯堪尼亚也是在手动变速箱基础上加入换挡程序,得来了半自动形式的变速箱。
虽然配备了自动变速箱,但斯堪尼亚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还保留有离合踏板,只因它的半离合低速蠕动功能未完善。2010年进口国内的一台自动挡R470就配有离合踏板。当然,现在的斯堪尼亚新车已经见不到离合踏板了,它的自动变速器已十分先进。
斯堪尼亚也很早采用了怀挡的设计,释放驾驶室内空间。而刚在中国上市的新一代斯堪尼亚,进一步优化了怀挡拨杆的操作,Opticruise换挡程序、自动控制离合器系统依然是这款智能变速箱的基础。
▎其它欧洲卡车厂商和采埃孚
欧洲其它品牌卡车的自动变速器还有德国曼TipMatic、依维柯Eurotronic等,当然不可忽视的还有变速箱巨头采埃孚(ZF),它为世界范围内的各种车辆提供产品和技术支持,包括咱们国内商用车刚用上的自动变速箱。下次我们再来说说ZF自动变速箱的发展过程。(文 黎文豪)
注:本文为卡车之家原创,版权归卡车之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如转载、引用时,请须注明“来源:卡车之家,并标明作者”,对于侵权行为,卡车之家保留起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