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五十铃在商用车圈子里不仅有着鼎鼎大名,其先进的理念及产品更是对我国的商用车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点,从国内众多带有“铃”字的商用车企业便可见一斑。而其旗下的ELF轻卡可以说是五十铃最具代表性、也是最为畅销的车型之一,是国内许多轻卡的学习对象或者说原型。
而在去年,五十铃为应对日本物流行业严重的劳动力短缺问题,推出了一款主打只需持有日本普通驾照就能驾驶的新型小卡——ELF Mio。那么,这款由日本人精心打造的小卡,究竟有着怎样的设计和性能?它与国内的小卡相比,又有哪些独特之处呢?让我们一探究竟。
▎RZ4E柴油机配6AT 灵巧车身好掉头
为ELF Mio提供动力的不再是4J系列发动机,而是专为ELF Mio开发的1.9升排量的RZ4E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其最大输出功率88千瓦(约合120PS),可迸发出320牛米的最大扭矩。RZ4E采用了不少先进技术,如电控无级变速涡轮、改进的燃烧室、超高压喷射系统等。
据五十铃宣称,该车在1-1.5吨平头卡车级别的燃油效率第一,在WLTC标准下取得的能耗是10.8公里/升,换算成我们常用的表达方式约合9.26升/百公里,尿素消耗量约为每行驶400-500公里消耗1升。
传动系统与之匹配的是来自日本爱信的手自一体的6档AT变速箱,这一点也是考虑到了持有仅限于自动档车辆的普通驾照的人的需求,降低了门槛。而据笔者了解,国内也有同级车型推出了装配自动档变速箱的车型,如领航S1、奥铃M卡、豪沃小将、飞碟缔途等,只不过在相比欧美日,我们在商用车自动档的普及率上仍然有很多路要走。
至于该车尺寸,ELF Mio的平板车型典型的尺寸为长4690毫米,宽1695毫米,高1965毫米。它还具有2500毫米的轴距,而得益于小轴距设计,其最小转弯半径仅为4.4米,可以说与乘用车一样紧凑,大大增强了其在狭窄道路上的通过性。同样,其1965毫米的车高,通过地下空间也毫无压力。
装载能力方面,该车提供1300公斤的核载能力。并且提供多种车身样式可供选择,如单人驾驶室、太空驾驶室(排半版本)、双排驾驶室等,上装则可提供栏板、厢式、自卸等多种类型。
▎注重人机工程学 内部设计很实用
来到ELF Mio的车内,其配色与内饰设计可以说偏向于实用属性,从美感上或许并不如国内同期推出的小卡车型。但在人机工程学上,ELF Mio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如其采用了小直径的方向盘,在操控时更灵活一些。同时,该车座椅的坐垫可以前后移动,以便给腿窝带来更好支撑。而座椅的坐垫高度也调整得更薄,可带来更大的头部空间。
在硬件配置层面,该车采用了7英寸的组合式仪表盘,可准确传达驾驶所需的车辆状态信息以及安全警示信息。当系统确定存在碰撞风险时,系统会通过显示屏上的警告和声音警告准确通知驾驶员。
中控区域,这里设计了储物格、收音机、便利功能按键区、安全装置切换区等。而该车也支持一些付费升级项目,如可选配无钥匙进入,以及带触摸功能的7英寸显示屏,该屏幕除了有AM/FM收音机和蓝牙功能外,五十铃开发的车辆运行和动态管理系统也得到了整合。
其它配置方面,该车标配了手套箱、中央置物盒、乘客座椅靠背袋、中央座椅靠背托盘、流媒体后视镜、手机支架等。
▎安全配置齐全 小卡也有越级表现
因为小卡的活动区域多在城市、乡镇,这里通常行人多且道路情况复杂,所以理应需要更多的安全配置,以保护人员和货物。五十铃ELF Mio的安全配置水平确实很高,很多配置都实现了标配,他们还根据每个客户的需求提供了个性化的选装包。
● 标准安全配置:
碰撞前制动(直行时):车速10公里/小时以上,前车相对速度50公里/小时以内时,如果碰撞风险增加,系统会发出警告并紧急制动,避免碰撞或减少伤害。
前碰撞预警:当车辆在设定的跟随距离内进入时,会提示驾驶员尽早避开危险。
防误启动功能:检测到前方有障碍物且油门踩得过深时,会限制发动机输出,防止误撞。
前方车辆启动通知:跟前车停车后,如果前车启动但本车辆未启动,则发出警报提醒车辆,有助于防止本车出现滞后。
车辆摆动预警:使用摄像头检测车道上摇晃的车辆,并通过警告显示和警报提醒驾驶员。
车道偏离预警:行驶时,摄像头会识别车道,如果系统确定车辆偏离车道,则会发出警报。
● 选装安全配置:
碰撞前制动(左转或右转时):在十字路口左转或右转时,如果确定有可能与迎面而来的行人发生碰撞,则系统将通过警告和紧急制动为避免碰撞和减轻损害。
盲点监视器:广角毫米波雷达安装在前照灯顶部,检测盲区内的车辆、摩托车、自行车和行人,并通过警告灯提醒驾驶员,减少事故风险,比如在十字路口左转时避免碰撞。
▎结语:
综合来看,五十铃的小卡 ELF Mio 在动力匹配、灵活性方面的实力相当给力,其在基础安全配置上的高标准更是值得点赞。但咱们也不能忽视价格因素,在大东京地区,柴油版售价为360万日元(约合17.06万人民币),不含税。那么大家觉得日本制造的小卡怎么样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