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之家 原创】居高不下的物流成本,不仅在督促着卡友们日常要节油驾驶,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主机厂,能够持续打造出更为经济耐用的运输产品。
纵观国内外近几年发布的新款车型产品,发现他们除了对整车动力链、驾乘匹配进行升级外,针对车辆的低风阻系数优化,也相继做出了极大的改变。可见在当下,为重型卡车降低风阻系数,成为国内外众多重卡企业共识的同时,也变成了利于他们抢占市场份额的有效手段。
▎凸头设计成为主流 首要优势是节能
我们常说的风阻,就是车辆行驶时来自空气的阻力,随着车速的增加,风阻也会随之增加。甚至还有网络数据表示,当车速超过80km/h时,发动机将有60%的动力,用于抵抗风阻。或许有的卡友觉得有些夸张了,但于我们用户而言,这也是需要我们了解的知识。
目前汽车空气阻力主要有以下几类,第一种是空气与车身接触所产生的摩擦阻力,当空气高速流过车身时,空气与车体表面会发生摩擦作用,从而产生阻滞力。比较有趣的是,并不是车身表面越光滑,摩擦阻力就越小,它需要在研发阶段不断在风洞实验室去验证,具体我们可以参考高尔夫球。
其次是干扰阻力,它是由车身外附件所引起的,如外凸的门把手、后视镜、挡泥板,过大的货箱宽度等等,都会产生干扰阻力。而为了优化车身风阻,降低摩擦阻力,电子后视镜、车辆侧裙板等新事物,以及支持角度调节的导流罩,开始在高端车型上普及。
而影响最大的,就是空气撞击车辆正面所产生的外形阻力,并且车速越快,阻力就越大。按照汽车动力学理论所言,风阻对汽车能耗有着不小的影响。因此优化降低整车风阻系数,成为了众多汽车品牌绕不开的话题,更甚者在1911年,就已经有赛车手投入到了汽车风阻系数降低的工作上。
近几年在商用车领域,我们也能看到一个趋势,那就是采用小凸头设计的重卡车型越来越多了,而且已经成为了主流。像国内有解放J6E、黄河X7、远程星瀚H等,国外也有奔驰eActros 600电动重卡、沃尔沃FH Areo等代表车型。
应用小凸头设计的它们,在风阻系数上有了直线降低。配合着电子后视镜,更是如有神助,如星瀚H重卡整车能够达到0.343Cd的超低风阻,黄河X7的风阻系数仅0.37Cd。即便是风阻系数为0.45的奔驰eActros 600纯电重卡,也比当前平头重卡常见的0.5-0.6Cd的风阻系数要小得多。
同时风阻系数的降低,带来的直观收益就是整车油耗降低,这可不是胡说,而是有实测数据支持的。2022年解放J6E 4X2牵引车,在适配一台3轴厢式挂车,模拟快递运输,整车总重30.5吨(货物重量15吨左右)的情况下,跑出了百公里油耗17.4升的成绩。
不仅于此,黄河X7车型在上市前的公共道路实测中,以平原、起伏路段、满载48吨多、平均车速80km/h以上的前提下,整车百公里综合油耗可以做到30L以下。并且最新上市的沃尔沃FH Areo车型,凭借小凸头外观设计,也能够帮助整车实现油耗降低5%。油耗降了,那么养车成本自然也得到了相应的降低。
解放J6E运营成本分析
不过在此,也建议卡友们,想要降低车辆风阻,就需要在主车和挂车上一同下功夫,如果低风阻主车,配一个超标挂车,那整车风阻肯定是降不下来的,更别提通过它来降油耗了。
▎都是在车头动手术 国内外有何差异
从外观能够看出,虽然国内重卡和欧洲重卡都选择在车头位置,采用小凸头设计,但二者在具体设计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并且除了新势力企业DeepWay,打造的深向星辰重卡外,基本其它车型都采用了相同的技术路线。
以国内解放J6E车型为例,将更多的降风阻设计重心,放在了车头中上部位置,肉眼可见的车头自中网位置开始呈流线型向后延伸。在侧面能更直观的看到车辆驾驶室“上细下粗”的另类设计,虽然从观感上看上去十分新奇,但对于降风阻是十分有成效的。
但该设计也不可避免的,会对驾驶室内部空间造成影响。首当其冲的就是驾驶室前顶置储物格空间直线缩小,或者有的车型就干脆取消储物格设计了。另外部分车型在站立时的头顶空间上,也会比普通的平头重卡稍显狭窄,可能这就是“两权相害取其轻”,做出的取舍吧。
反观欧洲重卡,则是将降风阻的设计重心,放在了车头中下部位置。以最新款的沃尔沃FH Areo车型为例,其将驾驶室前保险杠向外前探了约24cm,营造出了“下凸上平”的造型,由此也就呈现出了我们所说的小凸头设计。
虽然这种设计所带来的降风阻优势,并没有国产重卡那么显著明显,但它却做到了降风阻和保空间的双兼顾。简而言之,国内外重卡虽然都采用了小凸头设计,但在驾驶室空间表现上,明显是欧洲重卡更胜一筹。
那么造成此差异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呢?
▎政策法规导向 国内还需多政策支持
国内与欧洲地区选择重卡小凸头设计的根本原因,还在于政策限制。因为与北美那边仅限制挂车长度不同的是,国内和欧洲地区限制的却是主挂的整车长度。
2019年欧盟修订的96/53/EC法案中规定,欧洲最常见的牵引车+半挂车的组合长度,最大限制为16.5米,此外全挂、中置轴运输的组合长度,最大限制为18.75米。
国内最新版的GB1589法规中规定,驱动形式为6X4、6X2的半挂牵引车与半挂车组成的铰接列车车长最大限值为17.1米。另外规定长头铰接列车的车长最大限值为18.1米。
所以在整车总长度限定的情况下,国内和欧洲重卡不得不选择对车辆采用小凸头设计,以此来降低整车风阻系数。
而造成国内与欧洲地区重卡小凸头差异极大的原因,也正是出自于2019年欧盟修订的96/53/EC法案。在法案正文的第8b及第9a章节中,有明确指出,在车辆满足其它法规条件的同时,为了改善空气动力学、提高道路安全性以及提升驾乘舒适度,允许卡车驾驶室向前延长80-90cm,并明文规定此延长空间不能用于装货运输。
该条款的出现,不仅能够使得欧洲地区小凸头重卡拥有着更大尺寸的驾驶室空间,驾乘舒适性得以提升,同时也兼顾了整车风阻系数的降低,仅从车型优势来看,其还是走在前面的,也非常的人性化。
而且2014年欧盟地区在这项法规提案时,很多研究机构也着手开始了相关法规项的研究,通过研究显示,改变驾驶室的设计,可以显著减少重型卡车的视野盲区,进而减少因为视觉盲区而来带的交通损害。
相比较来看,国内还没有出台相关类似的法规文件,所以就目前来看,只能对驾驶室空间进行取舍了。实际上,从小凸头车型推广时间来看,国内是比欧洲地区起步更早的,并且发展也比较快速。
如2020年9月黄河X7车型正式上市,时隔一年解放J6E、远程星瀚H相继发布亮相,再到2023年国产新秀DeepWay的出现,都在市场推广速度上占据了先机。虽然2014年欧洲就有机构开始研究,“改变驾驶室的前部设计,能够带来什么优势”的课题,但从应用速度上来讲,欧洲车企的确是慢了一些。
但即便是如此,未来国内市场中小凸头车型想要获得更为长足的发展,肯定还需要国内相关法规政策的多多支持,这样才能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另外近两年来,国内重卡车型出口量不断攀升,在欧洲、非洲,乃至是南美地区,都有着不错的市场份额,国内相关车辆法规的与时俱进,也有利于帮助国内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开拓与发展。
▎结语
重卡小凸头设计,能够降低整车风阻系数,提升车辆的燃油经济性,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养车成本。这对于国内散户卡友和物流车队,是一件利大于弊的好事。虽然中间有着些许的取舍,但是从长远来看,该设计还是很有发展前景的。当然这也需要国内相关政策法规的大力支持与推动,只有万众一心、政策给力、品牌研发实力强,中国重卡才能走的更快、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