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成都市交通运输执法人员在日常巡查中,查获一辆违法运输危险货物货车。按照相关规定,当事人将面临3万元的处罚。
经现场查验,当事车辆运输有400袋可发性聚苯乙烯,每袋25公斤,共计10吨。
该货物属于危险品范畴。经核查,涉案车辆道路运输证范围为道路普通货物运输,驾驶员不具备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资格证,车辆所属企业也不未获得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经营许可。
9月8日,也有一名卡友同样因违规运输危险品被罚款3万元,但是却引发了大批争议。
该卡友称,自己从平台上接了一单普货,从广东中山拉到海南海口。到了海安安检的时候却查出了10箱危险品。
卡友表示该危险品是聚氨酯填缝剂,自己根本就不知道这是危险品。现在出了事,货主和发货人都“撂挑子”不管,没人来处理这件事,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直到9月15日,货主给了个解决方案:自己先把这3万块出了,但是是算卡友借的,需要在6个月内连本带利还清。
按理来说,卡友理应对自己的货物负责,不知道货物属不属于危险品,查查不就知道了?
事实上,这位卡友入行5个月,一是他本身对危险品就不够了解,二是这类危险品也确实不太好辨别。
从《危险化学品名录》中,可以找到第一辆涉案货车拉的可发性聚苯乙烯(第1228项),但却并没有找到聚氨酯。
从卡友的鉴定报告来看,鉴定机关认为聚氨酯填缝剂属于气雾剂范畴,它被归类在了2.1类可燃性气体。
但是可燃性气体的范畴太大了,对卡友来说很难分清,最清楚货物是否属于危险品的还是生产厂家,所以国家要求危险品货物在出厂时必须在包装上印上危险品标识。
“有标识货车司机还敢拉,那罚你也不亏。”如果要是这样想,那你还是太稚嫩了。
危险品运输要求相应资质,安全防护、检查等过程都较为繁琐,所以危险品货物的运费会比普货至少高20%-30%。很多货主为了省钱,就隐瞒货物品类,扣掉危险品标识,把风险都甩给卡车司机。
货主明知自己的货并非普货,现在出了事,还玩起了“借钱”和“分期付款”这一出,明摆着看司机刚入行欺负人。
另一方面,货运平台本应对发货方和运输方都起到监管作用,但这些危险品为什么还能被当做普货发单,让人不得不怀疑平台的责任缺位。
不论如何,无资质拉危险品是事实,货车司机不管是不是新手,对于违法的行为肯定要承担一部分责任。但是责任具体应该怎么划分,还得等待相关部门的结果。
卡友们,你还知道什么常见货物属于危险品,快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一起避个雷。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