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上午,西安市民胡先生在咸宁东路发现一辆原本在夜间行驶的满载建筑垃圾的渣土车驶过。针对胡先生的疑惑,记者经过采访得知,从3月1日起,西安市政府对建筑垃圾清运时间进行了调整,渣土车白天可在三环内多跑6个小时。
曾经被市长怒斥的渣土车,时隔7年后,为何又要被“松绑”呢?
▎1.两任领导表态 为何治不了渣土车
渣土车又一次肇事——一位76岁的老奶奶,在买菜回家途中,被飞奔而来的渣土车夺走了生命。
2011年,华商报在报道12月4日一次渣土车肇事中,用了又一次这个词,当天遇难的老人,成为当年第50位命丧渣土车车轮下的市民。
从2011年12月2日起,西安4天内先后发生3起建筑垃圾清运车辆肇事致人死亡事故。西安官方6日就此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通报,时任西安市副市长钱引安表示“深感有愧”,市政府有义务、有责任把这项工作做好,也有决心、有信心把它管好。
据统计,当时西安日产渣土约8万方,渣土车已成为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工具,但因其交通事故频发,被网友比作“生命收割机”,已成为城市管理的“顽疾”。
为了治理城市“顽疾”,2012年1月,西安市出台多项措施管理渣土车,其中一项措施规定,建筑垃圾清运车辆不得于每日早6时至22时30分在三环路(含)以内道路上通行,在二环路以内行驶限制时速40公里以下,二环路以外限制时速60公里以下。
虽然出台了严格的规定,但是,渣土车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在不为外界关注的领域,渣土车清运时间收紧,5年的使用期限却被取消。
2012年3月30日,西安市建筑垃圾清运市场秩序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通知,取消建筑垃圾清运车辆5年使用期限的限制,也就是说在车况允许的情况下,延长了渣土车使用期限。
本来频频肇祸的渣土车,在车况方面却放松了要求,似乎是在向渣土清运企业妥协。
然而,“有信心把它管好”的表态,却被无情的事实打脸。
2016年4月29日,华商报以《渣土车越夜越疯狂》为题,报道了西安渣土车营运市场的乱象,其中就提出了内外勾结,以罚代管等乱象。
时任西安市市长上官吉庆看了报道后表示,看后让人“触目惊心”!为什么他们那么疯狂?谁给了他们那么大的胆子?
是因为我们的队伍里混进了坏人,拿了人家的好处就不敢管甚至纵容。这次整治活动中,请纪委、监察局参与进来,查查执法队伍中的这些蛀虫。”
渣土车的“老问题”还在延续。
2018年3月15日,在经历了为期四个月的治污减霾“冬防期”后,西安市建筑垃圾清运工作“解禁”了,蛰伏许久的众多渣土车也开始全面出动。
4月20日凌晨4点半左右,在西安市北三环太华北路与昭远门十字,一辆闯红灯的渣土车与一辆从另外方向绿灯通行的白色现代轿车相撞,并累及一辆电动车,最终造成6人伤亡,其中三人当场死亡,另外三人中有一人重伤,当时危在旦夕目前生死不明,其他两人万幸保命。
在陕西电视台的报道中,死者家属询问事故的警官现场情况,警官说事发时监控坏着呢,车上的行车记录仪也坏了。
观察这些年来所有发生的渣土车伤人事故会发现,大部分车祸都是因渣土车高速行驶加闯红灯情况下发生的,其背后则是一系列“闯比死更冷”的行为动机与逻辑。
首先,闯红灯避免了走走停停,节约油耗,减少对刹车的磨损。其次,如果按照交通规则行驶,一晚上可能要少跑几趟,这都是真金白银的损失。
另外,渣土车体积大,即使出了事故,驾驶员一般毫发无损,对于受害者来说,反正有保险,出了事有保险公司赔,对渣土车的营运影响甚微。
从这几方面的来看,想要从运营企业和司机方面下手治理渣土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土地财政的冲动 拦不住渣土车
今年的“冬防期”结束后,忍耐很久的各项工程就大面积开工了,在西安市三环周边,每天晚上都能听到轰鸣的渣土车呼啸而过。
对于西安三环内对渣土车松绑的原因,官方的解释是,近年来,审报工地由不足100家增加到200多家,建筑垃圾产生量也由1300万立方米增加到7100万立方米。
同时,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建筑垃圾有效清运时间大幅缩减,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清运行业和整个建设市场的健康发展,建设单位和清运企业反映也比较强烈。
经过大量现场走访、实地调研、综合分析和深入研判,同时借鉴上海(24小时清运)、杭州(白天清运)等城市经验,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西安市政府先后三次进行研究,最终作出了调整清运时间的决定。
从3月1日起,西安市政府对建筑垃圾清运时间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营运时间为,三环路以内每日10时至16时、22时30分至次日凌晨6时,渣土车白天可在三环内多跑6个小时。明确三环路以外的所有工地均可24小时清运建筑垃圾。
官方的解释很有看点,重点说了行业的健康发展和企业的情绪两个方面。
随着西安市千万人口大城市的到来,城市的人群增加了,渣土车清运时间松绑,安全隐患应该是更大了,那么,西安松绑渣土车的背后,到底还有什么隐情呢?
这得从西安的经济结构说起,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西安的房价一路攀升,甚至一度出现了拿着钱抢不到的房的现象。
从建筑清运量来看,西安的建筑垃圾清运量成倍增长,这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房地产行业的欣欣向荣。
但“冬防期”的设立,让房地产企业感觉到有点不给力,市场瞬乎万变,机会稍纵即逝,变化的背后牵扯的是真金白银。
“建设单位反映比较强烈。”官方的通报,道出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毕竟,开发商从政府手里高价拿了地,政府不能甩手不管。
西安市2018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9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显示,截止2018 年底,西安市政府债务余额1964.63亿元;2018年全市各级土地出让量价齐升,与之相关的国土出让收支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收支相应增加较多。
从预算报告看,一边是政府债务问题,一边是土地出让量价齐升,基础设备建设配套收支增加。
政府想让土地卖个高价钱,配套设施得跟上,基础设施的建设,哪一项都离不开渣土车。
2018年,西安的土地出让金超过680亿元,同比增长71.79%,而当年的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则为684.71亿元,也就是说,在政府收入中,土地出让金差不多赶上了政府全年的一般公共财政收入。
“土地财政”模式使地方政府通过出让土地使用权完成了城市的原始资本积累,以此推动城市的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正向作用十分显著。
负面效应主要在于其已经逐渐成为导致房价过快上涨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是地方债务的潜在风险来源。多年来,作为土地的唯一卖方,地方政府通过出让土地获得收入,这部分收入除征地拆迁补偿等支出外,净收益部分主要投向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推动城市化进程。
无论是正面效应还是负面效应,只有渣土车高速运转,才能发展城市,消解债务问题的潜在风险。
因此,渣土车的松绑,只是借助建设单位和清运企业之口,道出了城市发展的两难之处。
▎3.管理不再靠“怒斥” 渣土车确实进笼子了
土地是财富之母,生活在城市的每一个人,也都是财富的创造者。当城市对财富之母给予尊重的同时,也应该给予财富创造者的生命,给予同样的尊重。
治理渣土车,曾经一度也让城市管理者头疼,对于司机来说,只要有“闯比死更冷”的行为动机与逻辑存在,就很难堵死人为原因肇祸的漏洞。
2017年7月5日,西安市政府网站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垃圾清运资质企业和车辆管理的实施意见》。意见称,今后全市所有新增和更新的建筑垃圾清运车辆应使用城市智能环保渣土车,颜色统一为“活力绿”。
这个看上去有点像霸王条款的文件,可以看出,城市管理者要车上面做文章,堵死人为因素的漏洞,把渣土车关进了监管的笼子里。
华商网一篇文章显示,从2013年开始,陕汽便和政府城管、环保等多个部门联手,开始筹备研发“活力绿”智能型渣土车。
自2017年上述意见发布后,西安市新增和更换的渣土车,均为智能型渣土车。
智能渣土车的最大亮点,就在于运用车联网模式,通过后方的网络管理平台,对渣土车进行实时监控、远程控制。
据研发企业负责人介绍,根据监管单位的管理需要,可以对最高车速进行分区域限制(控制发动机ECU),解决渣土车疯狂超速问题。比如西安二环内渣土车限速40KM/H,二环外60KM/H。
为了测试,企业通过在设定了一处虚拟的二环区域进行演示,当车辆进入该区域时,首先会启动声音提示,随即车速由之前的60KM/H左右平稳下降至40KM/H,此时司机再踩油门,也不会超过限速。
在实际运营过程中,违规严重的车辆还有可能被锁止,造成无法二次启动。一旦车辆有违规操作,系统会跳出警报,监控人员可以对驾驶员发出及时提醒。
借助智能型环保渣土车,彻底杀死运营企业和司机的侥幸心理,违规必究将成为常态,资质审查的门槛也将提高。
由此来看,在“互联网+”的时代,西安的城市管理部门也学会了借助新工具、新手段来提高城市管理的效能。
这几年,渣土车肇祸的新闻相比以往要少了很多,到底是“时间”还是“智能”在起更大的作用,现在还不能下结论,但西安的管理方式已经不再是靠“市长怒斥”了,这恐怕也是渣土车清运时间松绑,没有引起市民强烈反弹的因素之一。
如今,渣土车清运时间已然松绑,它一边是改善环境、推动城市进程的“钱袋子”。另一边,是对美好生活向往人群的“命根子”,如何让“钱袋子”和“命根子”和谐相处,西安似乎正在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