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之家 原创】通过今年已经落幕的法兰克福展,我们可以发现国际知名的零部件制造商正在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开拓,当然我们的国产品牌也在努力走出去,那么国产品牌如何突破外企技术的封锁线,去和外企竞争的呢。
● 变革催生机遇 整体市场在变
总的来说,汽车零部件产品正从以前的通用、简单,向“细分”和“智能”方向发展。细分指的是只“按功能区分”和“按车型区分”;“智能”是从“生产-交易-远程监控-产品库管理-个人”的整条产业链通过互联网+形式的新型市场。
俗话说的好,变革催生机遇,零部件市场的变化为国产品牌的升级带来了机遇。但是以前的差距不是在短时间里能填补的,知不足,才能更强。
● 问题多 国产企业发展难
机遇是有了,但对自身没有清楚的认识,是容易吃亏的。同国际的零部件制造商相比,我国的国产品牌就相对的小、散、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小编看来主要是4点。
起步晚
首先,我国的汽车制造业起步晚,在上世纪30年代末才开始起步。相应的零部件起步就更晚了。
开发周期长 成本高
然后零部件业发展到现在,零部件的精密度的提高,技术要求高,而且技术开发周期长,成本也比较高,不是一般企业能接受的。很多企业采用的都是买技术的方法,这样确实能在短时间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但从长远看,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质量差、假货多 市场认可度低
由于以上的原因,我国的零部件质量参差不齐,而且只要给时间,有样板,山寨的零部件很快就出来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在削弱自己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国产零部件的口碑偏差。
用车需求决定
单从我们商用车来说,现在物流讲究的是时效,很多卡友在那些易损件的更换上更倾向于品牌,以保证自己的出勤率。
● 兼并做大 有利有弊
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我国的零部件企业也在努力改变。面对自身规模小,实力弱的缺陷,走上了兼并的道路,但这其实有利有弊。
兼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企业规模变大,并且通过并购可以获取对方的市场份额和技术,而且可以减低管理成本。成功的案例,比如说瑞力和科密,瑞立科密2015年营收2.5亿元,净利润增长63%。这大幅度的增长,主要是随着公司经营规模增大,公司采购方面议价能力增强,部分物料采购成本得到降低,同时借助两家集团公司的品牌力度开拓市场。
当然,市场经济下兼并不只是国产品牌,也可能是外企对国产品牌的收购,从而使得我国产品牌制造商沦为外企的制造基地,丧失自主开发权。
● 小而专 精细和细节来抢市场
当然除了兼并外,我国很多企业都认识到,单凭自身很难与大企业抢市场,那好吧!我专做一样配件,把所有的资源放一块,做小件,以精细和细节来抢市场,而且部分已经取得成功,产品开始走向世界。
● 编后语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壮大,汽车零部件产业也在不断创新发展。也许目前还在依靠国外技术,但很多企业也认识到技术的重要性,相信不久的将来就能将“made in china”转化为中国创造。当然本国产品的发展,最终受益的将会是我们自己,成本将会大大降低。(文/图 蒋晶)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