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之家 原创】超载,可以说是卡车行业屡见不鲜的一大关键词,曾经国内的运输行业有句老话,不超载你拿什么和别人竞争?不超载你拿什么赚钱?不超载如何快速抢下订单?虽然这些问题只是调侃,但足以看出超载不仅是一种违法行为,而且更像是运输行业的一个缩影。
但超载真的只是我国运输行业的曾经的专属名词吗?并非如此,今天卡车之家就带着各位卡友来看看,世界各地各种疯狂的超载、大载现象,有些情况真的是难以想象。
▎更高、更多、更重、更长
由于监管不力、法规相对松懈,在亚洲、非洲、南美洲等地区,目前仍旧存在大量的超载违法行为,这些国家由于经济建设相对落后,运输资源相对匮乏,似乎超载已经成为当地人运输路上的家常便饭。
尼泊尔盘山公路上的TATA轻卡,正在运输粮食,一袋重量约为200-250斤,通过图片可以看到车头已经翘起,稍有不慎卡车将会滑落一侧喜马拉雅山脉的万丈深渊。
东南亚特有的甘蔗运输车,这类车型往往是装到完全装不下为止,重心过高所导致的侧翻已然成为路人皆知的事情。
在马来西亚雨林中涉水而过的原木运输车,赶在雨季之前将最多的木材运输到内陆。单根木头的长度达到了15米、20米左右,直径在1米上下,已知一立方米的木头在4-9吨左右,感兴趣的卡友可以算算这台车拉了多重。
缅甸的轻泡物料运输车,两侧用细长的木棍所支撑,装满货物的前提下,整体高度可达7-10米。
南美洲亚马逊地区特有的软质土层,即便是标载状态下也容易陷车,而这台8X4自卸车所运输的还是湿土。
欧洲、北美洲有不少历史悠久的古老建筑、文化遗产,甚至不少富豪还会将自己的庄园建筑、别墅、游艇直接运输到新购置的地盘上。途中这座教堂已将内部搬空,整个建筑放置在大件运输车上拖拽至目的地,为了避免损坏,其运输速度极慢。
原木运输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落后国家,都是高收入的工作之一,原因显而易见。
图片来自越南,虽然稻草本身的重量很轻,但是这种货物究竟是怎样固定上去的,我国广大农村里面的大爷大妈一定有很多经验。
即便是三层楼高、荷载150吨的卡特彼勒矿山车,面对重达200-400吨左右的超大巨石,一样会有断轴、趴窝、车架变形的风险。
印度,两台超载的客卡车(下方坐人、上方拉货),因车辆重心问题双双侧翻。
同样是印度,一台破败不堪的TATA卡车正在运输稻草,值得一提的是该地区机非混行的情况严重,同时车辆也没有配备后视镜和360影像,上面四位乘客可以充当驾驶员的路况侦测“雷达”以及前方碰撞预警“系统”。
孟加拉国,由于包装不善,车上所运输的印度米从后方包装袋爆裂而出,前后重心转移导致车辆翘头。
尼泊尔,这批货物要在一周时间内翻越喜马拉雅山脉。
▎人货混装 这些区域已是家常便饭
这张图片拍摄与南美洲秘鲁,途中为三菱FUSO在90年代推出的3.5T级小轻卡车型,后方货厢内用于放置货物,顶上坐人,据司机表示,这种车型的综合收益高于公交车。
最为夸张的还要数这张来自非洲喀麦隆的图片,图片中的卡车已经老旧的无法辨别型号,而所运输的秸秆就像是卡车“烫”了一个超大的爆炸头,我们也很好奇,上面的人怎么下来?
古巴,从车尾无法分清这是台卡车还是拖拉机,上方的龙舌兰叶已经将车辆完全包裹。
非洲撒哈拉地区,高温不仅让奔驰卡车容易开锅,估计坐在上面的非洲朋友晒一天也非常难受。而这一地区人货混装不仅无人查处,而且是当地人流通的主要交通方式。
科特迪瓦地区,能多拉绝不少拉,这要是放在国内已经不单单算车货混装了。
这辆小皮卡承受了它不该承受的重量,估计在我们国内已经报废的皮卡到他们那儿才刚刚过磨合期。
最后这张图最为夸张,如果卡友有耐心,可以数数这辆车上究竟坐了多少人。
▎奇葩还有很多 不只是卡车
图片来自泰国,而运输的货物是化肥,已知在合理法规下,这台海拉克斯的荷载吨位为500-1000kg,至于图中的车为什么会翘头,各位卡友自行猜想吧。
从图中已经很难辨别这是一台什么东西了,如果不是因为四个轮子,甚至让人怀疑这是废铁上长香蕉了吗?我们暂且叫他香蕉运输“车”,整车全身到下,估计也就喇叭不会响。
孟加拉国,火车已经人满为患。
韩国,由于人工费用昂贵,自己用私家车搬家、装货,十分常见。
伊朗,这匹白龙马已经不堪重负。
尼日尔,这台出租车先后在五个国家服役了20年,跑了40万公里,现在临近退休,还要忍受十多位非洲乘客和散杂货物的折磨。
越南,春江水暖鸭先知。
三蹦子可以说是亚洲地区的特色车型了,而像图中这样装货的三轮车其实也并不多见,虽然全是运输的轻泡货品,但是重量和体积同样不容小觑。
最后这张图片取自非洲刚果某村落,卡友们自行体会,是你你怎么拉?
● 编后语
反观欧美地区和现在的国内,超载、超限、大载的现象为何相对较少,我们发现主要集中在这两个方面,首先这类地区公路运输发达,各种交通工具琳琅满目,针对对应的工况往往都有“趁手”的车型。其次是法律法规健全,人们不用为了生计而去铤而走险。尤其是经济高度发达的欧洲地区,超载的卡车几乎成为了“绝种产品”。
而诸如这样的景象,在现在乃至未来的国内运输环境中,将会越来越稀少,合规标载终将从一句口号变为运输行业的现实状况。(文/杨昊 图/网络)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