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蒋晶
出品|卡车之家
最近网络上对180方和210方的快递货箱议论纷纷,这引发了我的几个疑问,希望大家一起来探讨:
1.按轴收费好?还是计收重费好?
2.治超治限这么多年了,为什么还是屡禁不止?
3.治理加严之后对市场会不会有影响?
● 是按轴收费好?还是计重收费好?
大多数快递车辆由4x2牵引车辆和一个单轴或双轴挂车组成。相比之下,个人为了追求更大的装载容量更多是采访6x4牵引车辆搭配三轴挂车。
通过追求更大的装载容量来争取市场份额,同时减少车辆轮数以节省过路费。个人货运者往往无法与快递车辆竞争,因为通行费用较高,而且回程货物的保障也不确定。
不患寡,而患不均。
计重收费机制通过经济手段,迫使运输用户减少车辆的超载和超限。具体来说,路费单价以“吨·公里”计算,少装货物则少交费用,反之亦然。对于超载和超限运输,将加重收费,使超载运输者难以获利。
从执法部门的角度来看,按轴收费有利于加强对车辆的管理,遏制超载现象,减少交通事故发生,并更好地维护公共基础设施如道路和桥梁,保障道路安全。并且,提高物流效率的提升。
考虑到空车回程,很多地方陆续出台了差异化收费,但更多是限定车辆或者限定路段。
通过这几年相关部门的治理,超载的危害已经深入人心。但随着货源的不景气,对于路线不固定、货源不固定的散户来说,哪怕有差异化收费,很多散户在走回程时不会选择高速。不过对于路线和货源稳定的快递车来说,这就是降低成本的选择。
“公平收费”是很多用户的心声,对此我有两点想法:
一、在高速路口利用技术手段,对于超载超限车辆截止上高速;
二、对空车高速差异化收费幅度和范围再进一步推广。
● 治超治限这么多年了,为什么还是屡禁不止?
在GB1589标准之后,快递行业主要采用45英尺的集装箱,如今18米货箱已相当普遍,最大达21米。除了行业运营问题外,超大超宽的货箱对安全构成潜在风险。在江苏某地,已经形成了超大货箱的产业,并且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宣传其产品。
为何这种现象屡禁不止,就像野草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样呢?
快递一般情况下是轻泡货,超限不一定超载。
这里首先要厘清,超载和超限是两种不同概念。
两者的执法主体不同,超载的执法主体是公安机关,超限的执法主体是交通主管部门或公路管理机构。这就造成了执法部门难免出现各自为政的情况。
同时,“以罚代管”是常见现象,交罚款就能继续上路。
罚款的初衷是为了治理超载问题,然而却在一定程度变成了对超载超载行为的纵容现象。这种情况如果长期存在,将不可避免地增加道路安全隐患。更糟糕的是,在曾经个别地方将执法手段扭曲为敛财工具,这不仅破坏了执法部门的作风和纪律,也严重违背了执法程序。
对于,快递超大厢车治理,我有几点想法:
一、各部分加强数字化建设,打破信息壁垒;
二、加强车辆车辆生产和登记,对不符合标准的产品不予合格证;
三、对相关货运企业进行不定期的抽查;
四、通过技术手段在高速路口加强检查,截止超限车辆上高速,或者加收通行费;
五、针对快递企业对方量的需求,在相关部门主持下,和技术专家验证,补充法规,重新设计一款适合的合规的产品。
● 治理加严之后对市场会不会有影响?
许多人认为,超限的快递车辆扰乱了市场公平竞争,导致运价下降,因此支持对超限快递车辆进行更严格的管理。
不过,也有许多人担心,超限快递车辆可能是在市场竞争的逼迫下才采取这种做法,过于严格的管理可能会导致成本上升。
根据921地震和无锡塌桥事件后运价上涨的情况,可以看出市场是可以通过监管来进行调节的。
当前存在的这种矛盾现象,根本原因在于当前物流市场缺乏良好的规范和运行机制。实践证明,必须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手段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在治理超限问题时,源头治理至关重要。通过从车辆生产、销售和装载等环节入手,从根本上杜绝超载和超限问题的发生,可以大幅降低执法成本,实现货主和车主的一致认知,从而取得显著效果。
此外,全程监管也是至关重要的。需要明确各方责任,加强对市场运行的监测和分析,促进价格合理形成和运力合理利用,规范新业态的经营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如果没有综合的治理措施,只是为了治理而治理,那就是治标不治本,解决了一个问题,另一个问题又会冒出来。
● 小结
快递车超限屡禁不止,和普货超载问题一样,根源于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其中包括利益驱动、监管不力、意识和教育缺乏等。要解决这一难题,需要政府和运输公司、执法部门以及整个社会共同努力。通过加强监管、提高意识和教育水平、改善基础设施和运输管理,确保交通安全和物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