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卡车之家App

看热销车型、卡车资讯>>
立即打开

文章详情

主机厂竞争格局的演变——4大门派已形成

主机厂竞争格局的演变——4大门派已形成

卡家观察站

04-05

在“双碳”战略驱动与全球能源转型的背景下,商用车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而面对传统燃油车市场萎缩与新能源渗透率提升的双重压力,商用车主机厂“四大门派”竞争格局已逐步形成,下一步,商用车行业到底走向如何?

主机厂竞争格局的演变——4大门派已形成践行国家双碳战略 一汽解放赋能E时代

多元化竞争格局 四大门派抢夺新能源市占率

在新能源化趋势下,主机厂竞争呈现多元化发展,按照企业属性,我们将其总结为四大门派。

首先是以解放、重汽、陕汽等为代表的传统车企,可以称之为“传统派”,他们依靠其在燃油重卡领域的品牌影响力布局电动卡车,但也面临诸多挑战。

其次是以吉利远程、比亚迪为代表的跨界车企,可以称之为“跨界派”,他们凭借在乘用车领域的成功经验,迅速向商用车领域进军,并在短时间内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且在产品端,较早的应用智能化。

还有以三一、徐工为代表的工程机械转型企业,称之为“机械派”。他们借助在重型装备领域的技术积累,扩展至新能源重卡以及工程物流车领域,利用“肌肉男”的先天优势,在新能源重卡转型时能够更好的适应技术要求。

最后就是以深向科技(deepway)、速豹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可以称之为“新秀派”。这些新势力车企,链合传统二线整车厂,通过轻资产的模式,创新新的商用车商业模式,打破传统界限,在商用车市场异军突起。

主机厂竞争格局的演变——4大门派已形成中办国办:即将推动中重型卡车新能源化

各阵营核心优势明显 或将推动行业格局加速重构

按照上述四大门派的分类,我们可以看到凭借各自的核心优势,在技术路线、市场定位、产业链协同等方面展开角逐,推动行业格局加速重构。

下面,我们将从各阵营的竞争优势、挑战及未来趋势展开简单分析,浅谈一下未来走向。

●  “传统派”:制造底蕴深厚,转型压力与机遇并存

传统商用车巨头如解放、重汽,他们的核心优势就是积累了数十年的制造经验、供应链网络与渠道资源。

比如,在规模化生产与成本控制方面,拥有成熟的燃油车生产线与供应链体系可部分迁移至新能源领域,降低初期投资成本。

其次,在客户信任与品牌沉淀方面,在物流、工程等细分市场拥有稳固的客户基础,尤其在重卡领域市占率领先。

当然,在政策响应能力上,依托与地方政府和央企的长期合作,能快速对接新能源补贴、充换电基建等政策红利。

主机厂竞争格局的演变——4大门派已形成2025一汽解放新能源“加速跑”

不过,传统车企面临的最大瓶颈是技术路线选择的矛盾与组织架构的惯性。例如,部分企业仍试图通过混动技术过渡,但纯电与氢能路线的技术储备不足。

因此,对于传统车企来说,未来需要加速纯电平台研发,缩短车型迭代周期。可开放合作补短板,比如与电池企业(宁德时代)、自动驾驶公司(图森未来)建立战略联盟,弥补智能化与三电技术短板。

另外,还可以服务模式创新。从“卖车”转向“全生命周期服务”,例如通过车联网数据提供车队管理、电池租赁等增值服务。

值得警惕的是,传统车企在短期内仍将主导中高端重卡市场,但若无法在3-5年内完成电动化核心技术的突破,市场份额可能被跨界势力蚕食。

●  “跨界派”:技术迁移与生态协同的“降维打击”

以比亚迪、吉利远程为代表的乘用车跨界者,其竞争力源于三电技术、产业链布局以及全球化渠道优势。

在三电技方面,比亚迪的电池、吉利SEA架构可直接复用于商用车,降低研发成本。再加上比亚迪垂直整合电池、电机、电控,形成成本与技术壁垒;吉利则依托沃尔沃商用车技术实现高端化。

最后,借助乘用车出口网络,快速切入海外商用车市场。

主机厂竞争格局的演变——4大门派已形成单公里成本不到7毛 混动版比亚迪T5速报

不过,他们同时也需要面临商用车场景适配性不足的问题。例如,乘用车电机功率难以满足重卡需求,且商用车用户更关注TCO(全生命周期成本)。

因此,想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要场景定制化开发,如为城配物流开发高能量密度轻卡,为矿区设计耐高温电池方案。

另外,可利用集团资源整合充换电网络(如吉利与曹操出行合作),构建“车+能源+服务”闭环。

当然,差异化竞争也是一个很有的竞争赛道。例如避开传统车企的强势领域(如长途重卡),主攻新能源渗透率较低的细分市场(如环卫车、港口牵引车)。

基于此,凭借技术复用与资本优势,有望在中轻型商用车市场占据主导,并向重卡领域渗透,成为行业整合的重要力量。

●  “机械派”:产业链协同与场景化创新的“黑马”

像三一、徐工这样工程机械巨头转型商用车,其独特优势也不少。一方面,企业拥有重载场景经验,例如工程机械的电动化实践(如电动搅拌车、矿卡)可直接转化为商用车技术方案。

而在三电方面,可以进行产业链垂直整合,降低对外部供应商依赖。

更重要的是,在客户资源方面,工程机械客户与商用车用户(如建筑公司、物流企业)高度重叠,可实现交叉销售。

主机厂竞争格局的演变——4大门派已形成“口碑代言人”泽犇物流的低碳转型

当然,想要在新能源化背景下在商用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这些“机械派”就要突破品牌认知局限与渠道网络薄弱的瓶颈。

例如,可以聚焦特定场景,依托电动装载机技术开发短途重载卡车,或利用氢能技术拓展长途干线物流。

再利用联合研发,与电池企业合作开发高循环寿命电池(如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方案),适配工程车辆的高强度作业需求。

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借助好政策东风,借助“新基建”政策(如换电重卡试点),争取地方政府订单。

按照上述路径,我想企业必定在电动工程车辆、特种运输车等细分领域形成优势,并逐步向主流商用车市场扩张,成为行业不可忽视的“第三极”。

●  “新秀派”:灵活创新与资本驱动的“颠覆者”

最后,对于深向科技、速豹等新势力企业,他们的核心优势与上述三个派别都不同,他们主打差异化策略。

比如在智能化方面有领先优势,采用全栈自研的自动驾驶系统(如L4级园区物流车),通过OTA持续升级功能。

不同于传统的车企,像深向科技、速豹等新势力企业采用的是轻资产模式,例如采用代工生产(如与江淮合作)降低固定资产投资,专注软件与用户体验设计。

主机厂竞争格局的演变——4大门派已形成楔型外观底置换电 DEEPWAY深向星辰详解

当然,他们更厉害的优势是“吸金”能力,像红杉资本这样的投资企业注资很是平常,并支撑企业技术快速迭代。

俗话说有钱也不是万能的。

在商用车新能源化趋势下,新势力面临规模化生产难题与供应链稳定性风险。

想要破局,以下或许是领导者应该思考的路径。

比如针对冷链物流开发智能温控系统,或为城市配送设计模块化货厢,以场景化来定义产品。与此同时,拉近与物流平台(如货拉拉)合作,以数据共享优化车辆调度效率。

最后就是借助海外市场“突围”。利用中国供应链成本优势,主攻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

我想只有如此,短期内聚焦细分市场(如无人配送车、智能环卫车),长期可能通过技术授权或并购融入主流阵营,部分头部企业有望成长为“商用车领域的特斯拉”。

竞争格局演变:技术路线、市场分化与整合加速

技术路线之争:纯电、氢能、混动将长期并存。纯电主导城配场景(渗透率超70%),氢能限于重载长途(如港口牵引车),混动作为过渡方案逐步边缘化。

市场分层加剧:成熟市场(欧美)由传统车企与跨界势力主导,新兴市场(东南亚)成为工程机械企业与新势力的主战场。

产业链整合加速:电池成本波动(如2024年碳酸锂价格暴跌)将推动车企向上游延伸(如参股锂矿),而软件定义汽车趋势促使主机厂与科技公司结盟(如三一与华为合作车机系统)。

全球化竞争升级:中国车企出海面临贸易壁垒(如欧盟碳关税),需通过本地化生产(如比亚迪在泰国建厂)规避风险。

●  结语:胜负手在于“生态构建能力”

四大门派的竞争本质是制造能力、技术储备与生态协同的综合比拼。传统车企需打破组织惯性,跨界势力要深化场景理解,工程机械企业亟待品牌重塑,新势力则须跨越量产鸿沟。

未来十年,能够整合“硬件+软件+服务”生态、实现全球化布局的企业,将主导新一轮行业洗牌。

正如罗兰贝格预测:“到2040年,无法用AI重构研发、用数据绑定用户的车企将彻底失去竞争力”。在这场变革中,中国商用车产业有望依托电动化先发优势,从“制造大国”迈向“智造强国”。(文/高李敏)

注:本文为卡车之家原创,版权归卡车之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如转载、引用时,请须注明“来源:卡车之家,并标明作者”,对于侵权行为,卡车之家保留起诉权利。

车友群二维码
打开APP,看更多精彩内容

全部评论

最热
最新
吉林卡友finpal

我觉得中国现在卡车产业发展快,技术应用还算可以,但是,卡车管理办法实在太落后,40年前的老办法实在与现实脱钩,比如,新能源类产品要长足发展,卡车的总重管理就不科学,现在蓝牌轻卡出厂就超重,路上基本都是超载,同样车黄牌就不超载,一点不科学,纯属人为制造的矛盾,超载只抓司机本身就不合理,平台发布10吨级任务,指明蓝牌轻卡,却不受惩罚。管理同步才是现在卡车产业需要突破的事。

2025-04-05 04:55
开车的老板儿

东风属于哪个门派?

风行海南:一个不怎么吹牛B的车企,但凭借历代标杆车型硬是入不了小编的法眼

2025-04-05 11:19
诚信朋友

都在盯着司机口袋,背负着高利贷

2025-04-06 08:18
无辜路人

小鸡不尿尿,各有各的道

2025-04-05 21:42
四川卡友hbkeul

水浒108将是如何上凉山的

2025-04-05 11:35
加载更多评论
打开APP,看更多精彩内容

公司名称:北京卡车之家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09080840号-2

发表评论…
  • 7
  • 18
  •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