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之家 原创】2017年1月,在上海凌桥发生的爷孙俩骑电动车在物流公司门前被集卡碾压事件又引发了社会对大型集卡的不满。一直以来,由于外高桥保税区大量的集卡运输需求,使得高桥凌桥地区一直是集卡车遍地。出这样的事故,和驾驶员疲劳驾驶有着分不开的联系。
年关将至,集卡运输量大增,为了排队提柜,很多司机一天只能睡短短三四个小时,睡眠质量本就不高,开车时又得保持神经高度紧张。这样的状态不仅无法保证自己的安全,也无法保证车队财产和其他道路行人的安全。
目前,为了解决当地交通堵塞的问题,凌桥政府决定暂时关闭五个暂落箱点和一部分集卡停车场。但这也并不是长久之计。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驾驶员疲惫驾驶和当地社会安全问题,相关人士发出了以下五条倡议:
1 纸质单证的障碍影响效率 建议运输单证无纸化
应该由货代给船公司订舱时,船公司在给货代配舱回单时一起把提空箱二维码给货代,再由货代发送给车队,车队发送给驾驶员,驾驶员可以凭借二维码到堆场提取空箱,凭借二维码和发送给港区的电子装箱单信息进港。而不应该是现在的车队根据货代给的托书,去放单,寄单,驾驶员在拿单。
无纸化可以解决驾驶员停在路边集中拿单,集中进堆场提箱,集中到港区进港的问题。时间可以提前到做箱的前一天下午去提箱,现在都是集中在晚上8-11点停在路边拿单,到堆场找箱子提箱。
2 进港信息更新不及时 建议提前3-4天公布航次信息
应该提前3-4天公布航次的开港,截港时间。实际公布航次的开截港时间往往只提前半天或者一天,而且由于码头网站公布的开港时间不及时准确,导致暂落箱,二次进港的问题很严重,本来查到开港信息了,去做箱了,等做箱回来开港信息又推迟了,不得不暂落在外面,还要二次进港。如果码头能给预进港还好,有的码头付费预进港都不行,大大占用了驾驶员的休息时间,影响了效率。
另外,一个集卡车进入码头有时候需要2-3个小时才能把箱子吊下来,效率太低,本应该半小时到1个小时完成的事情,往往需要2-3个小时,占用了驾驶员太多的休息时间,码头基本上是以装船为主,很多时候关闭箱区,让驾驶员等着。
3 堆场空箱存量不透明 建议开发手机APP预约提箱
驾驶员拿到设备交接单,历经长时间堵车到达堆场道口后,堆场道口告诉你没箱子了,这个时候驾驶员简直是欲哭无泪,几个小时的堵车等待俨然成了笑话。
如果堆场可以公开提供堆场空箱存量,通过手机APP预约提箱,就不会出现上面的现象,驾驶员预约成功就来提箱,预约不上就不用过来了,转而预约其他堆场,而不用为了提一个箱子驾驶员到各个堆场开着车找箱子,如果堆场空箱存量公开,可以查看,可以预约,确定好再去提箱。
4 港区道路设置不合理 建议增加港区出口数量
上海外四、外五和外六港区道路并不是循环设计,而是布袋型设计。车辆要从同一个口进,同一个口出。也就是说所有的集卡车到这三个港区去,都只有洲海路一个进口,也只有洲海路一个出口,造成车辆严重通行不畅,大批车辆滞留在外环线上,长达几公里。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可以增加一些道路出口,让车辆更为顺畅地通行。
5 集装箱车停车困难 建议设置多个大型停车场
上海港3万多辆集装箱车,却没有一个像样的大型停车场,大多数停车场都是零零散散分布在不同的环境中,很多集卡车都找不到停车的地方,只能简单停在路边,造成道路拥挤。洋山港辅助区以前还对外停车,从去年7月份开始停止对外停车,导致很多驾驶员命丧东海大桥。因此我们建议洋山港可以相应地建设一些大型停车休息区,给驾驶员提供一个可以安心休息一会儿的地方。
● 编后语
目前仅上海地区对于集卡运输的需求逐日递增,但是集卡司机的工作环境和待遇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反而因为一些事故受到社会的抨击。长此以往恶性循环,不仅不利于社会和谐和道路交通发展,更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作为一名集卡司机,行业健康的发展环境需要我们共同维护!
● 相关阅读: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