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卡车之家App

看热销车型、卡车资讯>>
立即打开

文章详情

18倍销量差距!中、欧电动重卡正在上演"师徒倒转"?

18倍销量差距!中、欧电动重卡正在上演"师徒倒转"?

卡家观察站

04-13

提起欧洲,在商用车领域,他们一直是全球的“灯塔”,起步早、技术先进,尤其是在重型商用车领域,AMT变速箱的渗透率高达90%,远超我国。然而,当赛道切换到电动重卡,剧情却发生了戏剧性的反转:2024年,中国新能源重卡渗透率飙升至13%,而欧洲仅为1.3%,差距扩大到十倍。

18倍销量差距!中、欧电动重卡正在上演

欧洲曾用AMT变速箱教会世界如何驾驭柴油重卡,却在电动化浪潮中被中国反超。这场“师徒身份”的倒转,或许正在悄然上演。本期,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渗透率“悬殊十倍”

18倍销量差距!中、欧电动重卡正在上演

2024年我国重型卡车市场各能源类型占比

我国如此之高的渗透率,以至于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还发布了专题报告。先看几组数据,你会有更直观的认识:2024年,我国重型卡车市场燃料类型占比与往年相比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柴油卡车占销量的57%,低于2023年的70%,天然气卡车份额继续扩大,占总销量的29%,而电池电动卡车的销售份额达到13%,成为市场上第三大最受欢迎的动力总成技术。

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在新能源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补能技术进步、动力电池成本下探以及产品性能不断优化等因素的推动下,新能源重卡销量不断攀升,由2020年的0.26万辆增长至2024年的约8.27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36.98%。

18倍销量差距!中、欧电动重卡正在上演

2020-2024年我国新能源重卡渗透率变化

而在这8.27万辆中,纯电动重卡更是新能源重卡市场中的主流产品,2024年销量占比超过90%,达77809辆。渗透率也在不断提升,由2020年的0.2%上升至2024年的约13%。

18倍销量差距!中、欧电动重卡正在上演

2024年欧洲各国新重型卡车注册量

反观欧洲,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的数据显示,2024年欧盟国家、挪威、瑞士和英国等国(EU+EFTA+UK)交付的重型电动卡车为4291辆,仅为中国同级别车辆需求的1/18。

部分指标对比

中国(2024)欧洲(2024)
电动重卡销量77809辆4291辆
市场渗透率13%1.3%
头部企业份额徐工(17.6%) 三一(17.3%)沃尔沃(46.1%)
制表:360che.com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2024年,徐工集团以17.3%的市场份额继续占据榜首,较2023年上涨2个百分点,三一集团、一汽解放和中国重汽紧随其后,前四企业合计市场份额54.1%。

18倍销量差距!中、欧电动重卡正在上演

而欧洲电动重卡市场的领导者是沃尔沃卡车,虽然其电动重卡市场份额高达46.1%(2023年为47.2%)可谓“断层领先”,但其销量却远低于中国的同行们。

为何如此悬殊?

●  政策驱动

18倍销量差距!中、欧电动重卡正在上演

中国的政策支持力度巨大,报废更新补贴、路权优先、高速费优惠等政策极大地推动了电动重卡的普及。例如,购新能源重卡最高可获得14万补贴(报废补贴+新购补贴),国六重卡最高补11万(报废补贴+新购补贴)。同时在一些城市,电动重卡享有免征购置税和通行费优惠等政策支持。

18倍销量差距!中、欧电动重卡正在上演

而欧洲的政策支持力度相对较弱,更多依赖于市场自发需求。例如,德国在2024年初停止了补贴,这或许会导致电动卡车的倒退。虽然欧盟在2024年初修订了中重型商用车二氧化碳排放法规,要求到2025年企业平均二氧化碳减排目标达到15%,到2030年达到45%,但这些法规对电动重卡的推动作用尚未完全显现。

●  价格因素

18倍销量差距!中、欧电动重卡正在上演

前文提到,随着补能技术进步、动力电池成本下探以及产品性能不断优化等因素的推动下,我国电动卡车的生产成本逐渐降低。此外相比欧洲,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在整车组装和零部件生产等环节具有成本优势,使得中国电动卡车的价格相对亲民,较为容易被市场接纳。

加之为了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目前各大车企“卷”字当道,电动重卡的价格几乎都在“普降”,在上海等地,原来七八十万的车现在甚至四十多万就可以拿下。

18倍销量差距!中、欧电动重卡正在上演

而欧洲的劳动力成本较高,电动卡车的生产制造成本也较高,导致产品价格居高不下。例如,欧洲一台电动重卡的售价是同级柴油卡车的2倍左右,高昂的价格使得用户在购买时有很多顾虑。

18倍销量差距!中、欧电动重卡正在上演

欧洲年家庭消费者电价发展情况(欧元/千瓦时)

18倍销量差距!中、欧电动重卡正在上演

欧洲年非家庭消费者电价发展情况(欧元/千瓦时)

加之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能源危机爆发,电力系统面临严重紧张。去年末,德国每小时电价在拍卖中飙升至18年来的新高936.28欧元/兆瓦时(短期电力交易价格),可以说无论是欧洲的工业生产还是居民生活都因电价频繁波动承受巨大压力,其电动重卡的经济效益并不如我国突出。

●  市场需求

18倍销量差距!中、欧电动重卡正在上演

而在市场需求方面,我国在钢铁、石化、水泥等高耗能行业的运输领域,电动重卡实现了批量化、规模化运营。有人预测,在港口运输领域2025年电动重卡渗透率有望达到35%(2022年仅为12%)。此外,中国电动重卡的主要购买群体为企业用户,这表明,中国企业在电动重卡的采购和使用上较为积极。

●  供应链优势

18倍销量差距!中、欧电动重卡正在上演

图片来源:globaltimes.cn

中国拥有完善的本土供应链,电池、电机等核心部件的生产成本较低。例如,2024年,中国的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家公司联手拿下了全球动力电池53%的市场份额。宁德时代背靠中国完整的锂矿开采、电池制造、整车装配的产业链,把生产成本压到了每瓦时0.07美元。这样的成本,欧美企业别说追赶了,连想都不敢想。

而欧洲在电池供应链上存在明显短板,依赖进口,导致成本居高不下。从正极材料到隔膜,再到电解液,欧洲对亚洲的依赖度高达70%以上,尤其是中国和韩国的供应商。

▎差距是否会持续?

18倍销量差距!中、欧电动重卡正在上演

未来,这种差距可能会缩小,但短期内难以弥合。中国在电动重卡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市场规模优势将继续扩大,而欧洲如果继续坚持氢能优先的策略,而不加快电动重卡的普及,那么它与中国市场的差距可能会进一步拉大。不过,随着全球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欧洲也可能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电动重卡市场的发展。

结语

中欧电动重卡市场的差别,不仅仅是技术路线和政策支持的差异,更是市场环境和文化观念的综合体现。欧洲如果继续固守传统技术路线,而不加快电动化转型,那么它在全球商用车领域的领先地位可能会受到一定挑战。而对于中国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在保持市场领先的同时,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将决定中国电动重卡产业的未来走向。

那么你觉得电动重卡前景如何?我们是否能在这一赛道持续领先呢?一起在评论区里聊聊吧!

注:本文为卡车之家原创,版权归卡车之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如转载、引用时,请须注明“来源:卡车之家,并标明作者”,对于侵权行为,卡车之家保留起诉权利。

车友群二维码
打开APP,看更多精彩内容

全部评论

稍等片刻,马上就好

打开APP,看更多精彩内容

公司名称:北京卡车之家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09080840号-2

发表评论…
  • 0
  • 0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