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之家 原创】随着国内物流行业的迅猛发展,原来的国产卡车已经在部分程度上不能够满足用户高效物流运输的需求,但是业务量和资金流转又没有达到必须使用进口车的标准,在这背景下汕德卡C7H 540马力应运而生,拥有进口车的配置,但是价格仅仅是进口车的一半,成为物流行业的新选择。
重汽和MAN合资生产的汕德卡C7H,产品定位为进口车型的替代产品。540马力9气囊空气悬架,是否会给进口车高昂的售价一张黄牌呢?
● 中德强强合作 成熟动力链已达国际水平
重汽C7H是重汽和MAN经过多年合作开发出来的一款产品,拥有众多MAN基因,从变速箱到后桥,都有MAN技术成分,可以说是一套国产的MAN动力链。在拥有MAN基因的同时还对车辆整体进行了优化,更加符合国内的使用工况。
汕德卡C7H 540马力车型搭载的发动机MC13发动机和MAN原装的D26发动机属于同类产品,技术比较成熟,经过优化和改进,更加适合国内的市场。目前汕德卡C7H上装配的MC系列机型最大功率已经可以达到540马力,位居国内主流运输牵引车首列。
这台MC13.54-50的发动机排量为12.419L,可以达到国五排放标准,在国内排放标准日趋严格的情况下可以满足排放的标准。13L级的发动机在最大扭矩上自然不会低,这台540马力的发动机最大扭矩达到了2500牛米,最大扭矩范围1050-1350转,低转速,油耗低,磨损小,储备动力足。
目前进口车都是主要还是以460马力和480马力为主,其中依维柯的车型可以达到500马力,但是相对于重汽的540马力还是有一些距离。在欧美国家有一个“吨马力”的概念,既拉动一吨货需要的马力在10-12之间是最佳的,在这个区间内时效和油耗可以达到一个最好的平衡点,目前重汽汕德卡C7H 540马力发动机已经达到了这个水平。
整条动力链比较成熟,曼技术发动机加上ZF全同步器16档变速箱,再配上曼技术后桥,可以说是一套相当成熟的动力链,在动力和经济性上都有不错的表现,可以和进口车的动力链进行一个PK,据了解重汽将在2016年推出搭载ZF自动变速箱的汕德卡C7H,将进一步缩短汕德卡C7H和进口车之间的距离。
MC13系列发动机换油里程达到了8万公里,B10寿命也达到了150万公里,按照进口车的保养标准进行保养,可以保证发动机的出勤率和可靠性,同时MC13发动机采用原装博士高压共轨系统,提高了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进而提高竞争力。
● 配置媲美进口车 价格占优势
从重汽汕德卡C7H整体的配置来看,已经和进口车非常的接近,在某些方面甚至已经超越了进口车。那么汕德卡C7H是否可以代替进口车,成为中小型物流公司的新选择呢?
540马力+16档全同步器ZF手动变速箱+曼技术小速比后桥以及9气囊后提升,这个配置已经是相当的高,除了底盘的配置,在驾驶室的舒适性上,原版引进MAN驾驶室,各种功能按键触手可及,驾驶室四点悬浮、气囊座椅等等,保证了驾乘人员的舒适性。
以目前国内马力比较大的两个进口来说,依维柯为500马力,奔驰阿克托斯2648为480马力。发动机功率和扭矩都比540马力汕德卡C7H小,这就意味着在相同功率、扭矩输出的情况下汕德卡C7H的油门开度更小,燃油也相对低一些。
曾经有一个老司机这样说过,要是国产车按照进口车的保养方式,整车寿命会更长,出勤率大大提高,可以满足快运行业对车辆的需求。但往往因为背上“国产车”这个名号,第一印象就降一个档次。
从整体的配置上来看540马力的汕德卡C7H已经很接近进口车型,大马力发动机、ZF变速箱这些已经是欧美配置水平,再加上9气囊悬挂,高大舒适的驾驶室,这些完全可以让其有足够的资本媲美进口车,再加上目前团购45.66万元的价格,着实有PK的资本。
● 驾驶员很重要 多元素决定油耗
在今年的行情下,油耗也成为了一个省钱的关键点,而且在各家发动机技术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油耗也相差不远,而驾驶员的因素在油耗中就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特别是对于大排量、大马力、电控发动机来说就更加重要。
同样的一个车型、相同的配置、同一样的路线和货物,两个不同的驾驶员驾驶,油耗可以使截然不同的。驾驶员的因素对车辆的油耗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一个好的驾驶员每年可以节约数万元燃油费用。
进口车主要是快运行业,通常为固定的线路、固定的货物、挂车一般为集装箱,再加上快运行业货物都比较轻,所以在油耗上一直都有很不错的口碑。
而C7H按照MAN的设计思路、制造流程流程严格按照MAN的标准,在品质上可以得到保证,按照进口车是的使用环境和保养规范,在油耗上也可以和进口车相当。
● 编后语
重汽汕德卡C7H定位比较明确,介于进口车和国产车之间,汕德卡C7H采用MAN的生产流程和工艺,整套引进MAN的生产线,并由MAN工程师亲自检测每一辆下线的车,在品质上可以得到保障。
在相同的使用工况下,汕德卡C7H-540马力9气囊的车型在出勤率、时效性、油耗上多可以达到一个比较好的平衡点,可以代替进口车成为一些快运企业的新选择。(文/图 李国潘)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