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上海车展还在火热进行中;对于车迷而言随着各式车型悉数亮相车展就已经结束了。本届上海车展有两点让笔者印象深刻,第一点是卡车厂商参展数量之少破了纪录;第二点则是部分厂商展出的皮卡车型存在“借鉴国外设计”的情况。
“借鉴国外设计”的情况不止出现在皮卡车型上,轻中重卡也都存在。这就引出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时至今日在规模和技术水平都有大幅提升的背景下,国内卡车厂商为什么还会“借鉴国外设计”来生产自家产品?
▎过去和现在的原因并不一致
我国卡车行业发展时间从1956年第一辆解放下线算起,距今已经有65年的历史;纵观整个卡车行业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国外技术引进史。其车型设计及技术来源包含:欧、美、日、韩、苏联等地的企业,只要是比咱们先进的几乎无所不包。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技术实力不济以及人才储备不够等原因,通过引进或者借鉴国外设计来弥补自身不足壮大自身实力,是最直接有效的做法,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一种无奈的做法。
进入新千年以后,我国汽车工业取得了飞速发展,甚至在新能源应用方面还处在了世界领先地位。比如比亚迪纯电动垃圾运输车和东风小康纯电动微卡出口到了美国、韩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侧面应证了今日国产卡车的质量与技术实力。按说国产卡车完全有能力走上自主原创设计的道路,但“借鉴国外设计”的情况在业内仍旧存在,这里笔者认为大致有以下三个原因:
1、国产卡车仍存在发展盲区
现今国产卡车的定位仍旧以中低端为主,高端市场是国产卡车仍旧没有突破的盲区;其次还有因为政策等原因造成像皮卡这样的细分车型发展滞后。无论是市场的盲区还是车型的盲区,这些都可以算作是国产卡车的短板。在这些盲区里国产卡车是不折不扣的后进者和“学生”,自己不懂模仿与借鉴就成了最佳选择。
还是拿皮卡举例,过去皮卡一直以工具车的定位存在,在皮卡逐步解禁的大背景下。乘用化、高端化的皮卡车型需求出现井喷。但之前国内厂商很少涉足这类车型,而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皮卡消费市场,各种皮卡车型应有尽有;尤其是高端皮卡车型,因此美国皮卡就成了最佳学习对象。福田大将军之于福特猛禽,长城炮之于丰田坦途就是最佳例证。特别是长城炮系列,从目前的销量来看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2、出于营销目的
这点在北汽福田这家企业身上体现的最为明显,它最近推出的“欧曼银河”车型,采用了非常科幻的设计元素,单从前脸造型来看具有非常高的原创度。这证明了北汽福田是有能力做好自主设计的,不过在之前推出的EST车型上,前进气格栅就很明显借鉴了奔驰阿克托斯的设计。
这里首先要申明下,奔驰阿克托斯的造型设计确实非常优秀;不过与其他厂家借鉴奔驰阿克托斯的设计不同,北汽福田显得更加名正言顺。因为戴姆勒奔驰是北汽福田的大股东,二者有着非常紧密的合作关系。福田欧曼EST车型借鉴奔驰阿克托斯的设计,不仅能节约成本为二者的合作带来更大的利益;也可以表明二者的关系,借由奔驰的品牌影响力带来更好的销量和口碑,这些都能实实在在的带来真金白银的收益。
3、卡车行业发展不均,三四线厂商技术实力仍待加强。
细观之下国产卡车中,一二线厂商推出的车型原创比例越来越高,有些甚至还形成了家族化的设计,比如一汽解放。而在三四线厂商中“借鉴国外设计”的情况就明显增多,比如重卡领域:大运V9、徐工P9两款车型,前者借鉴沃尔沃FH,后者借鉴奔驰阿克托斯。
大运和徐工两家企业在重卡领域实力与头部企业相比仍旧有一定的差距;在重卡高端化趋势之下,通过“借鉴国外设计”迅速补齐与竞争对手的差距,不失为一种有效手段,毕竟与品牌建设相比,活下去显然更重要。
总结下来,在当下只要是国产卡车没做过或者做的不好的领域,就容易出现“借鉴国外设计”的情况。这与过去为了节约成本或者因为实力不济而不得不借鉴的情况有了很大的不同,过去是以“补课为主”,现在则逐步转向“锦上添花”,借鉴起来也没有过去那么简单粗暴。
▎国产厂商应该更自信一点
随着国内汽车厂商技术实力的不断增强,国产卡车与国外先进卡车之间的差距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缩小。这两年讨论如何与国外卡车正面硬刚的话题逐渐增多,事实上在重卡领域,以解放J7和陕汽X6000为代表的高端车型已经与进口车型开始短兵相接了。
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步饱和,国产卡车势必会加大进军海外的步伐;到时候二者的正面对决也将延烧到国外。除开中国卡车超高的性价比这个优势之外,再加上优秀的设计,势必会大大增强中国卡车的竞争力。“借鉴国外设计”在现阶段固然可以迎合国内市场,不过在国际市场上常常会沦为“笑柄”,加深了国外消费者对中国车山寨落后的印象,这对中国卡车在海外进行品牌建设极为不利。
中国卡车集百家之所长发展而来,质量和技术的进步已经不是行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反倒是中国卡车的“性格缺失”问题显得更为突出,欧美日都已形成了各自的车系,其卡车都带有各自鲜明的设计特色。因此在借鉴它们设计的同时,不如践行它们的做法,大胆的启用自主设计形成属于中国卡车的风格,形成我们的“中国车系”。
以上说的这些,并非天方夜谭;以笔者多年来的观察,中国厂商可以更自信一点(当然自信的前提是把卡车造好)。在完善硬实力的同时,花同等的精力去完善像原创设计这样的“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