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黑夜强光、暴雨盲区 双车极限工况测试 电子后视镜竟碾压物理后视镜

黑夜强光、暴雨盲区 双车极限工况测试 电子后视镜竟碾压物理后视镜

卡家小小吴

2023-09-12

黑夜强光、暴雨盲区 双车极限工况测试 电子后视镜竟碾压物理后视镜

【卡车之家 原创】2023年7月1日,国家放开对卡车电子后视镜的相关法规限制。对于卡友们来说,带有电子后视镜的卡车将成为市场上的全新选择。然而,许多人对电子后视镜的实际效果仍然存在疑惑。

黑夜强光、暴雨盲区 双车极限工况测试 电子后视镜竟碾压物理后视镜

本期,我们将使用两台奔驰Actros C进行对比测试,其中一台配备电子后视镜,另一台配备物理后视镜。帮助大家解决对电子后视镜的疑惑和顾虑。(本次测试的结果仅代表奔驰Actros C电子后视镜的实际表现)

黑夜强光、暴雨盲区 双车极限工况测试 电子后视镜竟碾压物理后视镜

黑夜强光、暴雨盲区 双车极限工况测试 电子后视镜竟碾压物理后视镜

物理后视镜和电子后视镜车型会在车辆左右两侧A柱位置安装光学镜体,或驾驶室内布置屏幕,以达到观察需要。很多卡友会担心将电子后视镜屏幕布置在车内,会比在车外的物理后视镜更遮挡A柱盲区视野。

黑夜强光、暴雨盲区 双车极限工况测试 电子后视镜竟碾压物理后视镜

试验条件

为更直观展示遮挡关系,我们使用7个锥桶作为观察标志物,锥桶间隔两米。将两台车分别停在距标志物一定距离的同一点位,由驾驶员一侧通过驾驶坐姿向外观察锥桶数量,以此判断遮挡视野大小。

试验结果

黑夜强光、暴雨盲区 双车极限工况测试 电子后视镜竟碾压物理后视镜

物理后视镜车型

可视1、2、6号锥桶。

遮挡3、4、5号锥桶。


黑夜强光、暴雨盲区 双车极限工况测试 电子后视镜竟碾压物理后视镜

电子后视镜车型

可视1、2、3、4、6、7号锥桶。

遮挡5号锥桶。


黑夜强光、暴雨盲区 双车极限工况测试 电子后视镜竟碾压物理后视镜

试验小结

通过可视锥桶数量能明显看出,电子后视镜车型虽在A柱布置屏幕,但得益其尺寸较小以及位置更靠近A柱,遮挡视野范围要比物理后视镜更小。同时其也能从根本减小A柱视野盲区。

黑夜强光、暴雨盲区 双车极限工况测试 电子后视镜竟碾压物理后视镜

黑夜强光、暴雨盲区 双车极限工况测试 电子后视镜竟碾压物理后视镜

对于很多卡友来说,判断半挂车车尾的位置相当困难,尤其是在甩挂工况下,频繁更换挂车使得位置判断便利性较差。

物理后视镜车型需完全依赖于驾驶员视觉观察,确定挂车尾部的位置。而搭载电子后视镜的奔驰Actros C在内屏上设计了挂车尾部标定线。驾驶员可以根据不同长度挂车,对标定线进行调整,帮助卡友们更好判断车尾位置。

黑夜强光、暴雨盲区 双车极限工况测试 电子后视镜竟碾压物理后视镜

试验条件

为测试这项功能的实际便利性,我们在场地一侧摆放锥桶模拟墙壁,两款车型分别从相同的位置向锥桶倒车,停车后对挂车保险杠距离锥桶位置测量。

黑夜强光、暴雨盲区 双车极限工况测试 电子后视镜竟碾压物理后视镜

测试过程中无人员指挥,所以无论是撞上锥桶或是远离锥桶均为两款后视镜所呈现的最真实表现。

试验结果

黑夜强光、暴雨盲区 双车极限工况测试 电子后视镜竟碾压物理后视镜

物理后视镜车型

距离锥桶1.5米位置停车。


黑夜强光、暴雨盲区 双车极限工况测试 电子后视镜竟碾压物理后视镜

电子后视镜车型

距离锥桶35厘米位置停车。


黑夜强光、暴雨盲区 双车极限工况测试 电子后视镜竟碾压物理后视镜

试验小结

通过停车距离能够看出,电子后视镜的挂车尾部标定线在倒车过程中起到了很大作用,有效将挂车距离锥桶距离从米级提升至厘米级。对于一般的靠台装卸货算是绝对精准。

黑夜强光、暴雨盲区 双车极限工况测试 电子后视镜竟碾压物理后视镜

黑夜强光、暴雨盲区 双车极限工况测试 电子后视镜竟碾压物理后视镜标定挂车车尾位置

但在使用该功能之前,我们需要对挂车尾部位置进行准确标定,例如找人或参照物摆放在挂车尾部最为突出位置,在车内进行调节。如果标定位置不准确,则会发生碰撞风险。

黑夜强光、暴雨盲区 双车极限工况测试 电子后视镜竟碾压物理后视镜

黑夜强光、暴雨盲区 双车极限工况测试 电子后视镜竟碾压物理后视镜

半挂车大角度转弯过程中,无法从后视镜观察车辆两侧视野盲区,更多是凭感觉进行驾驶,危险性相对较大,很多卡友担心在相同工况下,电子后视镜会出现同样问题,为此我们也进行了相应测试。

黑夜强光、暴雨盲区 双车极限工况测试 电子后视镜竟碾压物理后视镜

试验条件

使用锥桶设计大角度转弯场地,两台车做相同绕弯测试,进行对照组展示。

试验结果

黑夜强光、暴雨盲区 双车极限工况测试 电子后视镜竟碾压物理后视镜

物理后视镜车型

小角度转弯:可观察车侧、车尾。

大角度转弯:下方凸面镜能观察到车尾,但畸变较大影响观察。

超大角度转弯:观察不到车侧、车尾。


黑夜强光、暴雨盲区 双车极限工况测试 电子后视镜竟碾压物理后视镜

电子后视镜车型

小角度转弯:可观察到车侧以及车尾。

大角度转弯:摄像头可跟随转弯角度进行小角度调整,追踪车尾位置。

超大角度转弯:可持续对车尾视角追踪,增大照射角度,满足超大角度转弯视野安全。


黑夜强光、暴雨盲区 双车极限工况测试 电子后视镜竟碾压物理后视镜

试验小结

相较于物理后视镜的单一照射角度,电子后视镜可以自动调节角度,手动切换镜头,以及锁定车尾视角,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并且,除箱车之外,一些超长挂车在使用电子后视镜后,即使在小角度转弯时也同样能观察到车尾。

黑夜强光、暴雨盲区 双车极限工况测试 电子后视镜竟碾压物理后视镜

黑夜强光、暴雨盲区 双车极限工况测试 电子后视镜竟碾压物理后视镜

强光照射

夜晚使用效果是许多卡友对电子后视镜抱有疑虑的主要因素。他们普遍认为,传统物理后视镜在强光照射下会出现刺眼和视线不清的现象,而使用摄像头成像的电子后视镜在这种情况下的表现可能会更糟糕。

试验条件

本项测试我们使用汽车在卡车后方开启远光对两车后视镜分别照射,模拟真实夜晚工况。

试验结果

黑夜强光、暴雨盲区 双车极限工况测试 电子后视镜竟碾压物理后视镜

物理后视镜

光线炫目,车两侧盲区观察不清。


黑夜强光、暴雨盲区 双车极限工况测试 电子后视镜竟碾压物理后视镜

电子后视镜

光线屏幕显示为弱小光斑,不影响视野。车两侧盲区清晰,小车光源也能观察到。


试验小结

通过实际对比,我们发现纯物理后视镜在面对强光时确实会对视线产生一定影响。而电子后视镜则会将强光经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呈现出柔和的光源。尽管存在一些噪点,但其效果和性能都超出了预期。

暗光显像测试

最后的暗光显像测试能够判断出,在黑夜极暗光线条件下,两款后视镜是否能够将无光盲区观察清楚。

黑夜强光、暴雨盲区 双车极限工况测试 电子后视镜竟碾压物理后视镜

试验条件

两台车同时停放在极暗场地内,行人在车两侧行走,进行对比测试。

试验结果

黑夜强光、暴雨盲区 双车极限工况测试 电子后视镜竟碾压物理后视镜

物理后视镜

暗光条件下,阴影内人员在车旁走动观察不够清晰,能见度很低。


黑夜强光、暴雨盲区 双车极限工况测试 电子后视镜竟碾压物理后视镜

黑夜强光、暴雨盲区 双车极限工况测试 电子后视镜竟碾压物理后视镜

电子后视镜

暗光条件下,电子后视镜显像更为清晰,阴影内人员走动方向同样能观察的到。

黑夜强光、暴雨盲区 双车极限工况测试 电子后视镜竟碾压物理后视镜

试验小结

在暗光环境下,传统的物理后视镜由于无光反射,观察到的暗区视野基本处于纯黑状态。然而,电子后视镜可以通过电脑技术提升暗区的亮度,从而增强车辆在极暗环境下的安全性。此外,其强大的夜间效果配合较大的照射角度,使得电子后视镜也可以作为夜间监控设备使用。

黑夜强光、暴雨盲区 双车极限工况测试 电子后视镜竟碾压物理后视镜

黑夜强光、暴雨盲区 双车极限工况测试 电子后视镜竟碾压物理后视镜

最后,我们对电子后视镜的抗水能力进行了测试。直接用水冲洗电子后视镜,其摄像头外部疏水涂层能够防止水珠在表面停留。此外,由于整体电子后视镜摄像头臂架位置较高,也更不容易被泥水沾染。

黑夜强光、暴雨盲区 双车极限工况测试 电子后视镜竟碾压物理后视镜

黑夜强光、暴雨盲区 双车极限工况测试 电子后视镜竟碾压物理后视镜

通过几项对比测试,我们可以看出电子后视镜在各个项目上均以绝对优势超越了物理后视镜。有了电控逻辑的支持,电子后视镜对于各个环节的处理更加清晰,使得驾驶更加智能化。

黑夜强光、暴雨盲区 双车极限工况测试 电子后视镜竟碾压物理后视镜

对于大家关心的死机问题,奔驰所使用的二代电子后视镜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如果出现死机、黑屏等情况,设备的冗余设计能让它在毫秒之间重启并迅速恢复显示,确保行车安全不受影响。

黑夜强光、暴雨盲区 双车极限工况测试 电子后视镜竟碾压物理后视镜

经过此次实际测试,奔驰Actros C搭载的电子后视镜的优秀表现显而易见。当然,测试标准只能代表奔驰的真实表现,目前国内各大车企也在电子后视镜上进行了大量投入,我们有理由期待它们的真实表现。(文/吴昊宸)

注:本文为卡车之家原创,版权归卡车之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如转载、引用时,请须注明“来源:卡车之家,并标明作者”,对于侵权行为,卡车之家保留起诉权利。

车友群二维码
打开APP,看更多精彩内容
打开APP,看更多精彩内容
  • 首页
  • 评测
  • 黑夜强光、暴雨盲区 双车极限工况测试 电子后视镜竟碾压物理后视镜

公司名称:北京卡车之家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09080840号-2

发表评论…
  • 看车
  • 0
  • 0
  •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