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业的两位李姓老朋友,一汽集团的李俊院士和潍柴动力的李勤博士在北京开会期间相遇。
两位李先生第一次相遇是1994年的北京FISITA国际汽车工程学会年会。当时,两人都是获博士学位不久,在研发一线负责前沿技术工作。20年来,李俊博士立足一汽集团,逐步提升为第一汽车集团技术中心主任,并于2013年成为中国工程科学院院士。而且,还在2012-2014年间担任了FISITA国际汽车工程学会主席。李勤博士也从国外知名发动机咨询机构FEV公司回归中国汽车工业,成为业内知名的内燃机专家。
两人相遇,话题很快就进入专业领域。当他们相遇之初,国内只有零星的几段高速公路,卡车的车速低,卡车动力还基本上是自然吸气柴油机,而今天超过10万公里的高速公路网已基本涵盖全国。卡车在载重和车速上都有大幅提升。卡车动力也进入了增压中冷、高压共轨、排气后处理时代。每年重型卡车的产量接近100万台。最可喜的是,重型卡车所配备的多为自主品牌的国产柴油机。
为什么自主品牌的重型柴油机能如此受国内用户的信赖?李俊院士认为有以下五条:
一、省油,特别是在重载的情况下。每百公里省1升油就相当于每年省钱1万4千元;
二、动力性好,能适应中国地形多样化和客户需求多样化的要求;
三、环保技术上有储备,能适应国内政策的快速变化;
四、可靠性高,寿命长。有次想奖励百万公里无大修的用户,发现达到这样标准的用户太多,奖金都带得不够;
五、自主开发和国际资源的结合,使得产品的性价比达到最优。
李勤博士完全认同李俊院士的总结,并补充了一些细节。
我们自主品牌的动力外特性就特别重视重载车辆在复杂地形通过能力所追求的低速扭矩。
有关发动机可靠性的机械开发程序,在吸收欧美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卡车面对的地形复杂、超载严重、维护欠缺等特点,编制了更严苛的试验条件,创造了名副其实的深度机械开发流程。
在排放技术路线的选择上,采用了对爆发压力要求较低的SCR排气化处理技术,有利于提高发动机的寿命和可靠性。
在市场上广泛获得成功的发动机,是各种优秀性能的平衡,绝对不是只有个别离谱特性的噱头。
对于未来重型发动机的市场,潍柴和一汽都有了新的13升发动机,动力水平更上了一个台阶,中国卡车有了更放心的中国心。
● 相关阅读:
注:本文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请尊重版权保留出处,一切法律责任自负。卡车之家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卡车之家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