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之家 原创】你听过“破窗效应”吗?自轻卡大吨小标事件被扯开“遮羞布”之后,整个中短途运输行业引起哗然巨震,众人皆惊!今天简单聊聊,轻卡行业中的破窗效应。
▎破窗效应 跑偏了的轻卡
1969年,斯坦福大学菲利普津巴多教授做了一个实验。他将两辆完全一样的汽车分别停放在富人社区和穷人社区,然后摘掉停放在富人社区汽车的车牌并打开顶棚,结果这辆汽车很快被人破坏,车内值钱的部件被盗走。3天之后,汽车完全变成一堆废铁。
而停放在穷人社区的汽车则完好无损,于是,津巴多教授将停放在穷人社区的汽车的玻璃凿开一个大洞,结果该辆汽车也很快遭人损坏。
说明了什么问题?破损的车辆会给人造成一种没有秩序的错觉,时间久了这种无序混乱的环境更容易诱发从众现象甚至是犯罪。
那么,最初的轻卡行业是不是也出现了“破窗效应”呢?是的,到底是谁第一个去打破“窗户”?个人认为原因是利益,多方的利益。对于城市内部运输,蓝牌轻卡具有很大优势:运营费用更低、路权更广、通行费更低等,显然载重吨位越大,收益自然更高。
在这个环节中,厂家、经销商、检测站、用户多多少少都会与利益牵扯上一定的关系。
由此一来,以4102、4108发动机为首、搭载6挡甚至8挡变速箱、双层车架、825轮胎一类的“十吨王”开始广泛的出现在市场之上。是的,轻卡行业限重4.495吨总质量“壁垒”已经被打破无数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捧十吨王,厂家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个蛋糕,别人都干,为什么自己不干?自然,这个破窗已经破的连渣滓都不剩。
▎利益所指 蓝牌成为香饽饽
面对利益,没有人能够抵挡住诱惑。到底是怎样的利益驱动,让轻卡用户冒着违法的风险驾驶“十吨王”,也不愿意开黄牌车呢?归根结底,这是一笔经济账。
算账首先算成本,对于卡车司机而言,罚款金额也是成本账单上的一种。显然,这一点对轻卡用户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据此前采访多位卡友,在轻卡的运行过程中,基本很少会遇到查超载,一年当中被查次数基本不超过3次,对比收益,这点支出显然算不得什么。
在车辆购置、准驾等级以及通行费用等方面。蓝牌仅需C1驾驶证即可,而黄牌需要准驾等级更高的B类驾驶证,通常B证最少也得一两万元才能拿下,并且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在车辆购置成本上,通常4米2蓝牌轻卡比6米8黄牌车型要便宜很多,而且通行费用方面,蓝牌轻卡即便到了现在也是按照1类车型收费,而黄牌则按照2类收费标准进行收费。
相比之下,如果在车型的载重能力上没有强有力的约束下,蓝牌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都有绝对的优势。但是,这一切停留在了2019年5月21日之前。
▎国务院:三年消除超标轻卡 卡友:不要一刀切
与此同时,今年4月,国务院安委会印发《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计划中明确指出,“严格落实治超“一超四罚”措施,深化“百吨王”专项整治,2022年基本消除货车非法改装、“大吨小标”等违法违规突出问题”。
三年专项整治分四个阶段进行,今年4月份为动员部署阶段,5月至12月为排查整治阶段,2021年为集中攻坚阶段,2022年为巩固提升阶段。
很多人或许有疑问,这次专项整治行动会不会又是一阵风,吹过了就散。显然不会如此,比如此前针对轿运车运输市场的铁腕政策,基本已经完成了公路大怪、二怪的清理,针对轻卡的核心焦点,更多的是在于到底是“堵”还是“疏”?
如果采用“一刀切”围堵,严格执行4.5吨标准,那么一辆轻卡的载重量基本只有1.8吨左右,多也多不到哪里去。单从重量而言,载重能力甚至不如一辆微卡,显然这一点是大家所不愿意看到的,也不愿意去主动接受的。
并且,如果采取一刀切容易引发社会矛盾,毕竟每年的轻卡销量超过百万台,蓝牌轻卡占了大多数,全国蓝牌轻卡的保有量预计也有上千万台,这样的一个体量。如果一刀切下去,超重车过不了年审,上不了高速,让这批车集中淘汰更新至轻量化车型,几乎难以落实。
如此一看,一刀切不动的蓝牌轻卡,在一定的缓冲期内,逐步分批淘汰或许才是良策,但是关键在于“逐步淘汰”的速度和力度。
▎淘汰是必然 黄牌车主也苦不堪言
超吨蓝牌轻卡淘汰的速度,将直接影响到部分黄牌车型的生死。黄牌车型的核心优势在于有合法的装载吨位,按照正常发展规律,2-8吨的城际运输市场是单桥黄牌车的天下。然而,这几年随着大吨位蓝牌轻卡的增多,轻易的撬走了这部分市场,导致很多黄牌车主苦不堪言。
往后6米8以及小黄牌车型的日子会不会好一些?这里还是取决于专项整治行动执行的力度。从另一个方面而言,现阶段各大城市配送都在推进纯电动车型,一部分蓝牌轻卡势必转战城市外围市场,如果蓝牌轻卡的限制条件依然难以落实到位,或将对一小部分黄牌市场形成冲击。
蓝牌轻卡未来何去何从?其实,国家的政策、厂家的动态已经给到了答案,超标轻卡已经不复存在,轻量化轻卡、合规装载是大势所趋。当然,这一方面需要有序的规则来约束,不然破窗效应将会再次重演。
● 编后语:
轻卡界的“破窗效应--大吨小标泛滥”,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产品与市场需求的不一致,并且缺少对应有力的约束条件。
过去蓝牌轻卡标准的制定对应的是早期的国内市场,与现阶段的城市物流货运量级不可同日而语,脱节的标准让蓝牌轻卡如今陷入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目前市场上更多的呼声依然是适当调整蓝牌轻卡的准载吨位,但调整多少?怎么让蓝、黄牌两种车型互不干扰仍然是一个需要深思的话题。(文/图 苟祖胜)